今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圆满结束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在7天的会期中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

围绕自身的履职经历

建真言、献良策

今年

浙江代表委员们带来了哪些亮点

回顾两会

“浙”些元素引人注目

让“土特产”成为丽水乡村振兴

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活力源泉

图源:缙云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缙云发布

“传统美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和特色名片,缙云烧饼就是我们浙江丽水的特色名片。”全国人大代表、丽水市委书记吴舜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吴舜泽建议,振兴地方特色小吃、传播传统美食文化,也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以浙江丽水的缙云烧饼为例,“缙云烧饼”不仅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也是“地瓜经济”的典型,是推进“土特产”振兴发展的一条好路子。

近些年,丽水因势利导加强烧饼文化挖掘和形象品牌打造,推动缙云烧饼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目前,缙云烧饼不仅已卖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卖到了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重要媒介。

图源:缙云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缙云发布

据吴舜泽介绍,缙云烧饼不仅走出了丽水,还带动烧饼产业以及制作烧饼所需的饼桶、炉芯、菜干等关联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它也促进当地麻鸭、茭白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了“四万鸭农闯天下”“一根茭白销欧盟”,很好地促进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

图源:缙云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缙云发布

标准化、品牌化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吴舜泽说,缙云烧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标准化品牌化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丽水为推动缙云烧饼品牌化发展部署实施了“五强行动”,推动烧饼产业经营规范化、工艺标准化、主体组织化、产品品牌化建设。这项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缙云烧饼产业整体迈上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据吴舜泽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坚持全市一盘棋,系统擦亮丽水特色美食文化品牌,开发更多具有鲜明地域标识度和较强竞争力的拳头美食产品,推动形成“产品支撑品牌、品牌带动产品”的良好发展格局。

讲好黄酒故事

让中国黄酒走向世界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副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副部长

提起黄酒,今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副部长李智慧滔滔不绝地数起了“家珍”,黄酒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标志之一,黄酒在历史的风起云涌中处处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从无间断传承至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开花结果,我国黄酒产业正在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源:中国黄酒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中国黄酒频道

看到法国葡萄酒、德国啤酒成为一个个国家的关联词,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和旅游发展,这位怀揣着“黄酒梦”的90后青年也在思考,除了提高黄酒的酿造技艺,如何提高中国黄酒的影响力?

今年两会期间,围绕黄酒产业发展,他建议加大对黄酒传统经典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扶持力度。

为适应消费新趋势,让古老的黄酒产业“焕发新生”,李智慧建议,通过产品设计改进、设备工艺改革、物料循环再利用等,加快新旧产能梯度转移,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的制造体系。同时以行业协会交流为纽带,加强黄酒产业发展战略、政策、机制等方面的对接交流,在酿酒技术、市场营销、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中国黄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源:中国黄酒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中国黄酒频道

黄酒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滋养国人生活、丰富国人情感、提振国人精神的重要源泉。2006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提高中国黄酒的影响力,李智慧提出了《关于支持绍兴黄酒产业建设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议》他建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在“绍兴黄酒建设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发展黄酒文创产业和工业旅游,建设传统手工酒坊、智能化酿造园区、黄酒科创园、黄酒品鉴馆等集多种业态聚合的旅游示范区,充分挖掘国内、国外双市场的增长潜力,推动中国黄酒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浙江代表委员们不仅把家乡特色

“搬”上了两会

还为文化繁荣

人民健康建言献策

带上“团结兔”“幸福龙”

为文化繁荣发展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雷群芳。图源:浙江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雷群芳。图源:浙江民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我们畲族特色的包包。”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雷群芳展示着这件具有民族特色的“宝贝”。靛蓝色的背包上,五彩的图案犹如凤凰展翅;丝制的彩带上,精致的符号寓意幸福吉祥;还有融合了畲绣技艺的“吉祥龙”“幸福兔”……

雷群芳的家乡在浙江景宁,作为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元素是当地最大的特色。近年来,随着“国潮”崛起,各种融入畲族元素的工艺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雷群芳表示,带上这些文创产品来北京,正是希望为传播畲族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融入畲族元素的文创产品。图源:潮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融入畲族元素的文创产品。图源:潮新闻

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今年全国两会,雷群芳带来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青年对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提案。她建议,一方面要加强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建设,打造中华文化认同提升主阵地;另一方面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中华文化认同的物质基础。同时,鼓励各族群众进行影视、文学、音乐等多形式文艺创作,丰富文化互动传播载体及路径。

图源:今日科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今日科协

此外,过去一年里,雷群芳调研了50多家民营企业,在走访中,她发现民营企业制造业非常愿意参与职业教育的工作。为了更好地破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梗阻,她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为民营制造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打造更优环境。

鼓励更多的民营制造业能够参与我们的职业教育。机制上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大家一起把“三支队伍”建设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深耕基因工程

揭秘神奇的生长因子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图源:今日科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图源:今日科协

“壁虎断尾后为什么能长出新尾巴?人受伤后皮肤为什么会自行愈合?这一切的奥秘都在于生长因子”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说道。

李校堃从事生长因子研究的前十五年就做一件事——如何把生长因子提炼出来。

图源:温州医科大学视频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温州医科大学视频号

这件事很难。最开始,1万头牛的脑垂体只能提炼出1克生长因子。“这成本太高了。”李校堃说。

李校堃团队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找到了基因编辑制药途径,通过这种途径,他们终于实现仅用15升细菌发酵液就能够提取1克生长因子。这一巨大的技术突破,也让生长因子正式进入生物医药研发阶段。

图源:今日科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今日科协

科技创新不仅要重视“硬科技”发展,也要重视“软环境”建设。因此,李校堃建议,一方面要加强放射医学专业建设,强化包含放射医学二级学科的特种医学学科点建设,另一方面要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核医疗相关大科学装置进入高校,提升高校特色及实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未来,他期待数字技术的创新突破带来智慧医疗新体验。“挖掘大量的健康数据和医疗数据,能够揭示疾病的新规律。像运动手环、血压监测仪、医疗设备等,我们拥有广阔的智慧医疗应用场景,用好这些数据,就能够催生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李校堃说。

2024全国两会

圆满结束

迎着和风丽日

代表委员们阔步春风里

满怀信心向未来

开启了希望的新征程

中新社记者 何鹏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新社记者 何鹏磊 摄

两会,不止于“会”

更承载着14亿多中国人民

对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强信心

让我们在春天里携手同心

以奋斗作笔

绘出更加锦绣灿烂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