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英〕莫妮卡·班得瑞 主编

许多奇 程雪军 译

商务印书馆2024年2月1日出版

内容简介

税法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不仅社会变革带来了对税制改革的要求,而且政治“气候”的变化也将迫使其变革,此外许多其他竞争压力也将导致税法变化。本书试图展示税法的不同面向——当在其研究中增加哲学维度时,税收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并且与通常的看法相反,法哲学在现实世界中具有真正的地位。正是这两个看视差异化明显的领域结合在一起,推动了这本书籍的深入研究。

该作品集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论述了作为国家支柱的税收历史,探讨了税法的正当性问题,这些话题的探讨奠定了后续议题的背景框架和理论基础。通过理解我们需要一个合理合法税制的理由,为何要求纳税人为税制作出贡献具备正当性,我们才能着手考虑这项制度应该如何设计并推动其有效运作的方式。第二部分着重于税收制度的设计和一般原则的解析,特别是所得税的概念及其运作方式,因为所得税是任何税制的核心要素之一,也通常是收入增长最快的直接税税种。第三部分聚焦于财富和财产的具体领域。财富和相关财产概念是考察税法哲学基础的基本概念,也是本部分中许多作者希望挑战和探究的法哲学问题。

主编简介

莫妮卡·班得瑞(Monica Bhandari)

现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曾任伦敦国王学院税法讲师,专注于税法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不当得利、欧洲法、信托以及增值税等领域在税法中的运用与探讨。

译者简介

许多奇

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智慧法治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财税法、金融科技法、数据法,出版独著、合著和译著8本,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决策咨询、上海市曙光计划、纽约大学国际合作课题等研究30余项,曾获法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程雪军

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法、金融法与数字法,出版《数字消费金融》《税法的哲学基础》等著作4本,在China Legal Science、China Economic Transition、《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武汉大学学报》《经济学家》《电子政务》《国际贸易》《金融论坛》《法治论坛》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知网引用量1200余次,下载量10万余次,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文摘》全文转载,主持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等。

目 录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译者序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处于转型和变革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各种思想观念和具体制度的变革、转型体现在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各个领域。正如本书作者所言:“恒定不变的是税收制度中的流动和变化状态。随着这种变革的步伐,人们很容易专注于实践而遗忘了制度的核心基石——推进制度朝着与其哲学正当性相适应的方向发展的基石。”质言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无论中外,凡税法学者,都有同样的苦恼,即几乎每年都有不能休息的假期和不断更新的教案,或多或少影射出税法更新的速度和频率。如果将不断更新的税收制度视为水流湍急的河水,那么推动税收制度不断演进和发展的税法哲学就是河道,后者显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国家之所以征税,无非是为了使国家得以具备提供“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s)或“公共需要”(public necessity)的能力,以满足税收创造者──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人民之所以同意纳税,正是因为国家承诺将其所征收的税收满足于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要。

当前,税收制度的不断变革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税法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近期电商直播偷税漏税、房地产税试点、个人所得税转项附加扣除等问题的出现,便可以看出完善税法制度的迫切性。在实践中,亦有讨论不尽的税法问题,如我们在微信群里抢到的红包该如何纳税?一张国际机票中包含多少种税费?法院拍卖商用客机该如何征税……这些现实问题让我们思考税法的细节及其背后的法理。然而,我们除了必须厘清纷繁芜杂税收种类和制度变迁的过程,更需要把握生生不息奔向远方的河流方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不致于偏离轨道。

毋庸置疑,当今我国社会所存在的种种乱象与困境,在发达国家的历史中都曾经以某种形式出现过。税法发展中的难题,各国学者与专家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洞见,现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的莫妮卡·班得瑞(Monica Bhandari)采用作品集的方式,将全球具有代表性税法专家的论文如同闪光的珍珠一般汇集起来,从税收及其实施的合法性依据、税收制度的设计和机制(一般原则、财富和财产)等角度全面解析税法的哲学基础,并将理论和实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对于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的中国学术界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为此,我们开展了对《税法的哲学基础》翻译工作,力求为税务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时的底层逻辑参考,为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提供理论借鉴,并为高等学校研究者与读者等提供颇有思想深度的文献资料,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充实税法的哲学研究基础。

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一是本书的作者就是英美法系资深教授或者杰出青年教师,是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税法强校专家们智慧的结晶,他们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本书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得以保证;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和历史背景不同,税法结构和税收制度存在较大差异,英美等国以直接税为主体税种的经验就不一定能够作为大陆法系以间接税(或者间接税和直接税并重)国家的参照系,但站在更高层面的哲学维度,却能提升税法共同体的凝聚力,使我们能够在面对税法难题时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二是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始终从财产权的角度入手,考察税收制度如何与公正理念相契合。正如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认为,货币是一个好的仆人,但却是一个坏的主人。可见,货币会创造财富,但不会分配财富,而分配财富的任务自然就交由税法来承担,尤其是引发纳税人税痛感最强的所得税和财产税,不仅其可税性、正当性、合法性必须加以论证,而且如果该等税收是正当的,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保障税款的征收,如何从一般反避税的角度考察偷逃税和避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须由哲学家进行逻辑论证和法理证成。三是该书还从不同视角提出了有趣的税法哲学问题。如有关禀赋税与所得税的问题,是否就是一个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实现手段问题呢?对于慈善部门的免税和税收优惠真的能实现分配正义的目标吗?对于资本和财富征税真的对于缩小贫富差距是必要的吗?采取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率地实现平等再分配的初衷和目标呢?等等。我们相信,这些充满思辨而有意思的抽象问题,恰恰能够引发读者对于现实税收制度和社会生活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思考。

一本专业性和哲理性兼备的税法著作,翻译难度和所耗工时是可想而知的。作为丛书主编的熊伟教授将本书翻译工作交给我完成的时候,还完全没意识到这本看似并不厚实的基础税法专业书却内涵着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本书的主要翻译以及统稿工作由本人负责,具体的翻译工作由同济大学法学院程雪军老师校阅,他曾用不同颜色标明疑惑之处,反复交流探讨和校对译文,共同为转译深刻的哲学思想和艰涩的专有术语绞尽脑汁和费尽心机。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有几位同学做了相关贡献,值得一一提及。其中,复旦大学高明豪同学对本书第5章与第6章的翻译进行了校正;复旦大学叶家雯同学对本书第7章与第8章的翻译进行了校正;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蔡奇翰同学对本书的第9章到第12章,做了较多的翻译校对贡献;上海大学法学院硕士生王林琳同学对本书的文字校对工作,之后蔡奇瀚同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通读,有几位同学甚至对本书中的重要术语提出过自己的见解,让人欣慰。对此,本书译者对他们表示特别感谢。总之,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同仁们的鼓励和帮助,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商务出版社各位编辑老师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金莹莹老师的倾力协助,我们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通过本书的出版,我们期望能够给税法的理论界和实务界带来一点启迪,希望大家能够穿过具体税种和税法技术,透视到背后深层的立法基础和社会根源,并引发更为深刻的现实思考,非专业人士亦可运用本书的思维方式考察身边活生生的税法问题。由于中国税制和英美税制在文化背景和历史形成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更囿于我们学术水平的有限,本书在翻译过程中难免存在纰漏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许多奇

2023年3月1日

”财税法译丛”总序

译书是个苦差事,翻译法律书籍更是苦上加苦。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制传统,有的属于大陆法系,有的属于英美法系,同一个法系内部也是异彩纷呈。要想将不同背景的法学论著翻译成中文,使之准确对应中国法的名词术语,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词不达意在所难免。因此,对于语言能力强的人来说,直接阅读论著原文,深人特定国度的具体场景,当然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然而,对于中国财税法学来说,这个目标还显得比较遥远。目前学科还处在成长阶段,年龄较长的学者很少用外语,中青年学者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多,其中不乏外语能力很强的人,但大部分人还只是掌握英语,阅读一般的外文读物没有问题,能熟练查阅专业文献的并不多见。在财税实务部门中,这方面的人才更加欠缺。总体来说,我们对境外财税法的研究并不全面和深入。

另一方面,随着推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近年来我国财税改革的实践如火如荼。不管是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还是预算管理制度的强化;不管是地方债的规制,还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不管是税收法定原则的落实,还是税收征收程序的完善,结合国情的制度创新都是核心内容,迫切需要财税法学界提供理论支持,包括有关外国学说和制度的借鉴。

尽管财税法发展离不开本土经验的总结,但这个领域总体来说是舶来品。基于市场经济的愿景,各国在观念、制度、规则和应用等方面有共通之处。外国学者的成果,不管是基础理论提炼方面的,还是历史梳理及制度比较的,抑或是规则阐释及应用方面的,只要考据翔实、言之成理,对提升我国立法、执法、司法以及研究的水平,应该都会有所裨益。

二十年来,我国财税法学经历了“摇旗呐喊”“跑马圈地”,现在需要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译介外国的论文著作、法律文本,有的放矢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治学方法和法治经验,方便财税法学者从事比较研究,方便政策制定者了解国际动态,这是学科精耕细作的必然要求,民法学、行政法学、宪法学、刑法学都经历了这个过程,新兴的财税法学也不可逾越。

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积极从各个方面争取资源,策划组织“财税法译丛”,在商务印书馆成功立项。作为总主编,我深知此事之艰难,除了需要不时亲自示范,直接参与翻译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认真筛选待译文献,物色合适的翻译人员,为译稿质量最终把关,为出版筹集足够经费,等等。但兹事体大,不敢犹豫,只有迎难而上。

这套丛书的顺利出版,要感谢商务印书馆的支持,感谢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刘剑文教授的鼓励。约克大学奥斯古德霍尔(Osgoode Hall)法学院的李金艳教授、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崔威教授、悉尼大学商学院的 Antony Ting 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的许炎教授、南开大学法学院杨广平教授积极推荐优秀著作,国内不少中青年学者和实务专家纷纷表示愿意加入翻译团队,这份热情让我感动,借此机会一并表示感谢。

译丛的选题覆盖财政法和税法,既可以是理论性的思想探索,也可以是制度方面的比较研究,还可以是行政或司法案例的分析整理,作者的国别不限,书稿的语言不限,只要是优秀的作品,版权方面不存在争议,都可以列入选题范围。恳请各位师友不吝荐稿,并帮助联系作者和出版社,也欢迎有志之士加入翻译团队。如有慷慨者愿意资助出版,更是功德无限。

随着“财税法译丛”项目的推进,一本又一本优质图书将被引入国内,与学术研究者、政策制定者、法律执行者见面,成为中外思想交流的又一平台,成为推动我国税法学进步的新动力。这一幕情景虽然需要付出非常努力,却无比令人向往,值得我和学界同仁一起去实现。笔者相信,所有投身于这项事业的人,其收获的快乐将远超预期。

此为序,与诸君共勉!

熊 伟

“财税法译丛”已出书目:

《增值税比较研究》

《税收协定与发展中国家》

《刑事正义与税收》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纳税人与法律——以宪法冲突为视角》

《税法的哲学基础》

即将出版:

《国际税收政策》

购书链接

编辑|董家杰

--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