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止到2023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
从年龄构成来看,60岁及以上人口2亿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亿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人口的结构来看,我国已经步入轻型老龄化社会,而养老问题是迫在眉睫需要面对的,随着人口出生率、结婚率的不断创历史新低,社会养老金面临巨大的压力。但与此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养老体系建立起步较晚等因素,又暴露出众多的养老金分配体系不平衡的问题。

两会期间,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周金波提交了《关于建立普惠式基础养老金制度的建议》

他认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建立完善的养老金制度体系具有重大的前瞻性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文件中,周经理提到,我国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建立基本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很了不起的,具有很重大的积极意义,但与此同时,养老现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起步太晚,一些老年人群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群,由于年龄偏大、地区偏远信息闭塞、文化程度低等多种因素,未参加过工作、未缴纳过社保导致不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障。

这个分析还是很客观的,以前那会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为了支持城市建设,很多农民积极的缴纳粮食,如今他们慢慢的老去,失去了劳动能力,时代的红利是否有普及到他们呢?与此同时,那会信息还是闭塞的,获得信息的渠道太窄,很多老百姓对于养老金这个东西也不是很了解,没有想过去买养老金,这就导致老了没有养老金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我国养老金实行的双轨制,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养老金体系不一样,这就导致养老金差距巨大,很多农村老人养老金只有几百块,而一些国企单位的退休金普遍上千上万,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国也再积极的推荐养老金并轨一事。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一部分老人参保养老保险比较早,参保时缴纳的费用较低,导致目前每个月领取的养老金金额也较少。

周经理提出,对65岁无养老金人群发基础养老金将有助于提高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也能够丰富、健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周经理的提议,网友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有网友从现状出发进行考量,认为对65岁无养老金人群发基础养老金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有很大一部分老人养老金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晚年生活没有保障,与此同时,由于双轨制的养老体系,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养老金差距太大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网友提出:超过一万元以上养老金的群体,应该拿出一部分养老金出来给到无养老金的群体,这样才能显得更加的合理。有很多老年人晚年生活凄惨,腿脚不便却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他们年轻时,也是为脚下这片乐土做出了贡献,他们本应该受到更好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有一部分网友担心财政吃紧,周经理的建议好是好,但是不现实。

很多年前的网友认为这笔额外的支出要从哪里来是个大问题,羊毛出在羊身上,必定有可能分摊到年轻人上缴的部分,如果是这样操作的话,他们是不愿看到的,支持可以,但是不能从他们的养老金里支出。

也有网友提出,如果是这样,很多人都不会愿意缴纳养老金,反正年轻时不交,老了还能拿钱。周经理的建议可能存在执行层面的副作用,因此他们对此表现的比较不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65岁无养老金人群发基础养老金是一定需要的,但目前来看,真正的实现并执行还是很难的。

网友的谈论虽然观点不同,但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条建议的可能性,养老金体系的完善必将是个漫长的过程,只希望国家能够运筹帷幄,该改变时就得狠下心改变,比较改变意味着阵痛,必定有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还是很支持周经理的建议的,毕竟一百多元,能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