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没有过长时间走路后,或者早上起床脚一沾地,足跟接触地面就觉得疼痛?这是怎么回事呢?您可能得了“跟痛症”。跟痛症是指跟骨结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所致的疼痛,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跟着岳大夫一起来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痛症的常见类型

跟骨骨刺:跟骨可以说是我们人体中的负重骨,大约承载着一半的重量,但单纯的骨刺是不会引起疼痛的,由于骨刺长期存在,加上跖筋膜的不断拉伸及足跟部的负重,才会刺激到周围结构劳损伴发炎症引起疼痛。

足跟部脂肪垫炎:该层结构位于足底与皮肤之间,负重时可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及长时间的劳损,便会造成足跟部脂肪垫的病变、炎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足底筋膜炎:足底跖筋膜长期过度牵拉,处于紧张状态,反复拉伸,引起跖筋膜跟骨附着处的病变,平足者尤为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经性跟痛 :临床上有约 l5%—20%患者慢性跟痛症状与该神经卡压有关。该神经在蹲展肌和足底方肌内侧头之间和跟骨结节内侧缘近端容易卡压,特别是出现跟骨骨刺和足底腱膜炎时,更容易卡压小趾展神经骨膜支。

跟骨高压症:跟骨主要由海绵松质骨构成 ,髓腔静脉窦较大,且处于身体最低处,当骨内静脉回流受阻,由于出骨皮质静脉没有静脉瓣,骨内血量很容易增多造成血液瘀滞,而跟骨髓腔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硬壳腔隙,不能自行缓冲调节,最终引起跟骨内压增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骨损伤:既往跟骨急性损伤后有一部分患者后跟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表现,其原因多是由于跟骨骨折足弓改变、 跟垫损伤、足底受力分布改变、跟骨周围组织损伤等引起。

跟痛症的表现

足跟疼痛,走路时足跟部着地用力,会引起疼痛,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又会加重;局部压痛,在足跟部可以找到明显的压痛点,按压时疼痛加剧。

跟痛症的诱因

特定的运动:如久站、长跑、长时间行走和爬山等。

肥胖和内分泌因素:多余的体重会给足底筋膜带来较大的压力,糖尿病等内分泌因素亦可诱发足底筋膜炎。骨质疏松也可导致骨关节筋膜强度下降,容易产生积累性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业因素:如教师、警察等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职业

其他因素:高龄足部畸形如足外翻、扁平足等;有关节炎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跟痛症的治疗

1.用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如塞来昔布,布洛芬等。或外用NSAID类镇痛药。

2.针对发病原因进行足底筋膜和跟腱的松解:如足底和后表线的按摩、跟腱拉伸、热敷等。冲击波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

3.射频治疗:射频电极周围的电磁场可抑制神经系统疼痛信号的传导,亦可使周围组织离子的运动产生摩擦力,使周围组织温度升高,从而产生疼痛缓解的效果。

4.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新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不需要开刀进行手术,只需要抽取自身血液,经离心分离处理后,收集富血小板血浆,通过微创手段穿刺到关节、肌腱末端等疾病部位,富含生长因子的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产生黏附和促进肌腱筋膜修复,大大减少跟痛症复发率,是目前首选方案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依据生物力学曲线应用肌贴及护具进行纠正和保护。

温馨提醒: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注意自我护理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跟痛症日常康复锻炼

跟腱牵拉练习:

保持后脚跟1/3悬空,站在台阶或楼梯上慢慢下压,每天三组,每组三次,维持20秒后回到水平姿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松小腿三头肌:

弓步站立,患侧在后,健侧在前,脚尖朝前,健侧腿屈膝,拉伸患侧小腿,直到小腿后部有明显拉伸感。每次保持该动作30秒,每组练习5次,每日练习3组。注意患侧腿和躯干始终保持伸直。

脚底踩球:

将球放至地面(网球或高尔夫球或筋膜球都可以),脚踩于球上,通过前后移动脚掌,让球在脚底的位置不断变化,可根据自己的承受程度调整脚踩的力量,每天5次,每次1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除疼痛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疼痛医师的神圣职责。在战胜顽疾的时候,记得有疼痛医生这个强大的盟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