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春暖花开

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开始活跃

加之气候变化反复

抵抗力随之下降

带状疱疹也进入高发期

严重的犹如针扎火燎

痛到“怀疑人生”

什么是带状疱疹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带状疱疹?

又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生蛇”、“缠腰龙”等,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引起相应节段的皮肤出现疱疹。

哪些人容易患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发病与免疫力下降有关。人群普遍易感,痊愈后仍可复发。一些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患有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慢性肾病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老年人,发病风险会比普通人群高。因此,带状疱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病情也更严重。

患上带状疱疹后会有哪些症状?

起病初期,可出现低热和全身不适。典型皮损表现为沿皮节单侧分布的成簇性水疱伴疼痛,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部神经相应的皮节。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严重病例可出现大疱、血疱、坏疽等表现。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

疼痛为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又称为疱疹相关性疼痛,可以表现为3种形式:

①持续性单一疼痛,表现为烧灼痛或深在性痛;

②放射性、撕裂性疼痛;

③促发性疼痛,表现为异常性疼痛(即轻触引起疼痛)和痛觉敏感(轻度刺激导致剧烈性疼痛)。

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除疼痛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瘙痒,程度一般较轻。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其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常见于单侧肋间神经、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神经。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一种疼痛为主,或多种疼痛并存,常干扰患者的睡眠、情绪,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可导致精神障碍和抑郁。

带状疱疹如何预防?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入侵。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时要注意适量,不要过度劳累,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提高自身免疫力

带状疱疹的发生与人体免疫力息息相关,因此对于高危群体来说,提高自身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作息规律、饮食清淡的好习惯,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

控制好本身的基础疾病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等患者,要特别留意观察自身免疫状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效控制原有疾病。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手段。

目前,国内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有重组和减毒两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50岁及以上人群可接种,全程需接种2剂次,间隔2-6个月;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40岁及以上人群可接种,只需接种1剂次。

带状疱疹疫苗属于国家非免疫规划疫苗,由居民自愿、自费接种,有需要的居民可至居住地所属的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咨询、预约。苏州市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开诊信息表就在这里←(点击可跳转查看)

水痘疫苗不能预防带状疱疹,对于以前患过水痘或者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群,仍有必要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如果已经得过带状疱疹,由于它仍有可能复发,也建议此类人群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