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14年6月,随着中国证监会对基金行业准入条件的放宽,民营资本和专业人士得以参与基金公司的设立。紧跟政策变化,2015年,泓德基金正式成立,成为首批践行这一新政策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

作为一家隶属于保险系的公募基金,泓德基金背后有着阳光保险集团的强大支持。泓德基金的大股东,王德晓,持有公司25.9%的股份。王德晓曾在阳光保险集团担任高级职位,包括副董事长及副总裁,同时也是阳光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及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据业界传言,王德晓管理的险资规模一度超过两千亿元。

自泓德基金成立之初,其管理层和投资研究团队基本都是跟随王德晓跳槽过来的。

从初期便声名显赫的“一哥”邬传雁,到管理权益资产规模超过三百亿元的副总经理秦毅,以及公司当前积极培养的新星于浩成,这些核心成员都曾在阳光资管有过工作经验。

但此前,公司元老邬传雁因公司高层的内斗被踢出局。

规模“腰斩”

规模“腰斩”

自成立以来的八年间,泓德基金并未能大幅提升其市场知名度,近几年来更是面临了显著的管理规模缩减。

泓德基金旗下的各类产品规模均出现下降,尤其是权益类基金为重灾区,目前仍未显示出任何规模有止跌的迹象。

以权益投资为核心业务的泓德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末,从上千亿元规模的管理规模已大幅缩水至531.15亿元,行业排名也降至第78位。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不过,混合型基金的其资产净值达到了384.49亿元,大约占总规模的72%,在整个行业中排名第28位。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在公募基金公司的经营活动中,管理规模被视为最关键的业绩指标之一,它是基金公司“旱涝保收”商业模式的前提。对于私募基金而言,规模达到几十亿就能维持良好的运营状态,但对公募基金来说,仅凭百亿规模的资产管理是难以保证其生存和发展的。

副总业绩拖沓,新人泡影?

副总业绩拖沓,新人泡影?

分析泓德基金面临的困境,不得不提到的是其基金经理的角色。秦毅,秦毅曾是阳光资管的研究员,2015年3月加入泓德基金,2017年6月才开始管理基金产品,2022年6月成为新任副总经理。曾在行业内享有盛誉,多次获奖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毅的管理资产曾在2019至2020年的牛市期间达到峰值,规模高达300多亿元。然而,随着近年来业绩持续走低,其管理的资金规模亦降至167.94亿元。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观察秦毅过往的业绩表现,他似乎是一个典型依赖牛市盈利的基金经理。在2021年之前,他负责的基金还能维持一定的收益水平,但自2021年起,其接管的所有基金均未能获得盈利。任职全部录得亏损,以泓德睿源三年持有期和泓德睿诚A,在他的管理下损失最为惨重,分别录得-42.78%和-38.39%的负回报。

其中,泓德睿源三年持有期混合也是秦毅管理规模最大的产品,规模高达55亿元,业绩却在同类排名倒数!随着三年期满的时间到来,是否会迎来较大的赎回压力?小编拭目以待!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基金投资者原本寄望于今年能有所回本,但结果是其在管的基金今年继续亏损,令投资者的体验极为不佳。

根据wind数据显示,其近三个月收益率为-2.18%,近6个月和近一年的收益率分别为-13.15%和-23.33%,同期,沪深300指数近3个月涨幅为4.61%,而近6个月和近1年的表现分别为-4.73%和-9.53%。收益率均低于沪深300指数,业绩不尽人意。这不仅对秦毅的个人声誉造成影响,也加重了泓德基金整体业绩的下滑压力。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亏损回撤比较大的还有泓德基金重点培养的“新生代”基金经理于浩成。起初,于浩成在阳光资产管理公司担任行业分析师,之后短期在中欧基金执掌一只基金。自2021年1月起,他转投泓德基金,目前负责管理的3只基金总规模为29.14亿。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观察于浩成在职期间的基金回报率,让许多投资者感到苦恼,其管理的基金收益率表现也让投资者难以信任。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管理费成救命稻草?

管理费成救命稻草?

尽管基金经理业绩低迷,泓德基金面临巨大的亏损,规模下降超50%,但在基金管理费方面却没有下降50%。

据wind数据显示,泓德基金在2021年的管理费收入为14.17亿元,2022年为9.40亿元,2023年上半年仍保持在4.12亿元。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3月11日)

管理费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的经济压力,但长期而言,没有持续稳定的产品业绩作为支撑,单靠管理费的盈利难以为继。

若中小型基金公司既缺乏长期能够带来卓越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又不能在特定的投资品种中通过差异化战略获得竞争优势,则其面临的挑战将更为严峻。

泓德基金在2019年之前的管理规模相对较小,但在2019至2020年的牛市中规模急剧膨胀,然而随着邬传雁、秦毅等核心管理人员在2021年后的业绩不佳,加之内部人事纷争的爆发,邬传雁被踢出局,秦毅和于浩成等管理人继续面临投资亏损的局面。

泓德基金所面临的困难,实际上也反映了广泛的公募基金行业现状。在A股市场,每年都有人或机构因取得显著收益而声名鹊起,故事层出不穷,吸引众多目光。但市场的本质仍然是优胜劣汰,遵循着自然淘汰的规律。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