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萌仔妈!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选择丁克,可丁克这个话题却并不“年轻”。

01

01

我家两个儿子都是丁克

我家两个儿子都是丁克

邻居张伯老两口,是我们这栋楼里出了名的热心人,特别是谁家小孩的事需要帮忙,二话不说地帮把手。

张伯总是在别家父母道谢时,顺便感慨,”正好我家见不到小娃娃,就当你家孩子陪我们了。“

时间久了,才知道,张伯有两个儿子都早就成家了,却前后脚表了态,只做丁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儿子,工作好,年薪十几万,即使养儿育女,经济上也不会存在问题。

可在张伯看来,儿子犟得像头牛。

任凭周围人怎么议论,老两口怎么软磨硬泡,老大就是坚持自己的幸福观,说要全力拼事业,怕有了孩子夫妻的生活质量阶梯式下降。

再说小儿子,和摄影师媳妇满世界跑,倒也过的逍遥自在,选择丁克的理由更是让张伯生了好久闷气,说是“不想带着尿不湿,环游全世界。”

张伯一学完儿子的话,就开始叹气,“真不知道,他们看的那些风景,哪比得上家里热热闹闹的景象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心里犯嘀咕,但是张伯和老伴儿还是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不再强求,但看到邻居家的小孩子在眼前蹦蹦跳跳时,还是难免会看到眼里的失落。

老两口只能尽量自己调整心态,去试着欣赏儿子们那种“另类”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克的选择一直颇具争议,一方面羡慕这种自由随性的生活方式,甚至在向往的人心里,丁克的人身上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

但同时,这也与大众传统认知的夫妻角色的定位有所差异,便把“丁克”一词渲染得与众不同。

毕竟丁克看上去轻松,但选择成为丁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背后往往有很多现实和情感的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02

丁克一族和父母辈思想上的碰撞

丁克一族,选择不生孩子,与传统父母的思维相会时,那就像火星撞地球。

在大多数老一辈眼里,结婚、生子都是大事,这两样拆不开、去不掉,就像捆绑在一起必须消费的人生大事

老人的顾虑在于,儿女结了婚,有了成人后的归宿,可等日子从激情归于平淡,孩子可以成为纽带,成为夫妻双方的牵绊,另一个顾虑是,没有孩子,谁来给子女养老。

中国父母,大概是世界上最操心的父母,大小都要抓着,长远都要看着。

但最吃力,却未必能讨到好:孩子终将长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他独有的思想。

就这样,丁克一族的选择,不仅要经历与外来压力的博弈,还要在与父母新旧思想的碰撞中努力寻求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03

丁克也分类

丁克也分类

丁克一族往往需要在原生家庭里,经历一场观念上的“破冰之旅”。

丁克们与父母最深层次的分歧在于,老人对子女未来“不确定性”的猜测和担忧。

其实丁克也分很多种,理性选择丁克的子女往往到后来更容易把父母拉到自己这边来。

比如,一对能正确预估现状,在这基础上,还可以把对未来规划一一摊开来,与父母沟通的丁克一族。

就比“跟风型”成为丁克的夫妻,更容易让父母将猜测转化为理解。

跟风型的丁克,缺少成熟的人生观。

看到了新的思想潮流,看到了他人的潇洒人生,却没有坚定的内核,去为自己之后的生活承担起重量。

这样的丁克,在将来很容易后悔自己现在的决定,或因为配偶在“后半场”的“反水”而倍受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04

未来新的生活浪潮

未来新的生活浪潮

现在,大家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丁克或许未来还只是多元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

不断萌芽的新的生活姿态,甚至在多年后可能成为社会常态。

选择丁克,并非只是生于不生的问题,更是对生活品质、个人价值实现方式的一种深度考量。

家庭关系要轻松,不仅要打造出夫妻间的理想生活模式,还要在原生家庭观念的大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