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质量检测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看拼音,写词语。

对待困难,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弱者面对困难,会感jīng huáng( ),甚至kǒng jù( ),在它面前pái huái( )不前;强者面对困难,不会wèi jù( ),也不会因此有丝毫的dān ge( ),而是迎难而上,最终成为强者。

【答案】①.惊惶②.恐惧③.徘徊④.畏惧⑤.耽搁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惶、惧、徘、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信息匹配。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咽喉(yān yàn)间断(jiān jiàn)分外(fēn fèn)搅和(hé huo)

尽管(jǐn jìn)旋转(zhuǎn zhuàn) 饭匙(chí shì)山脉(mò mài)

【答案】yān jiàn fèn huo

jǐn zhuǎn chí mài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

咽[yān]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成三部分,上段跟鼻腔相对叫鼻咽,中段跟口腔相对叫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叫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也叫咽头。[yàn]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yè]声音受阻而低沉。

故“咽喉”中“咽”读yān。

间[jiān]1.方位词。中间。2.方位词。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3.一间屋子;房间。4.房屋的最小单位。[jiàn]1.空隙。2.嫌隙;隔阂。3.隔开;不连接。4.挑拨使人不和;离间。5.拔去或锄去(多余的苗)

故“间断”中“间”读jiàn。

分[fēn]1.区划开。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4.散,离。5.辨别。6.区划而成的部分。7.一半。[fèn]1.名位、职责、权力的限度。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3.料想。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

故“分外”中“分”读fèn。

和[hé]1.平和;和缓。2.和谐;和睦。3.结束战争或争执。。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5.姓。6.连带。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hè]1.和谐地跟着唱。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

故“搅和”中“和”读huo。

尽[jìn]所有的。[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5.尽自。

故“尽管”中“尽”读jǐn。

转[zhuǎn]1.改换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2.把一方的物品、信件、意见等传到另一方。3.姓。[zhuàn]1.绕着某物移动;打转。2.绕一圈儿叫绕一转。[zhuǎi]转文。

故“旋转”中“转”读zhuǎn。

匙[chí]匙子。[shi]见〖钥匙〗。

故“饭匙”中“匙”读chí。

脉[mài]1.血管:。2.脉搏。3.植物叶子上的筋络。4.连贯分布成为一个系统的东西。[mò]〔脉脉〕原指凝视。后多用来形容深含感情的样子。

故“山脉”中“脉”读mài。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增强增添增进增长

______光彩 ______见识 ______友谊 ______团结

【答案】①.增添②.增长③.增进④.增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增强:增进;加强。

增添:添加;增多。

增进:增强;加深;推进。

增长: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

光彩:颜色和光泽

见识:接触事物,增长阅历。

友谊:朋友间的情谊。

团结: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

结合词语的意思进行搭配,故:

“增添”与“光彩”搭配;

“增长”与“见识”搭配;

“增进”与“友谊”搭配;

“增强”与“团结”搭配。

4.给下列节日选择正确的习俗及寓意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习俗:A.吃月饼B.吃鱼C.禁烟冷食D.对月穿针

寓意:a.年年有余b.乞巧(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

c.幸福团圆d.对品德高尚的贤人的推崇和纪念

过年:习俗______寓意______ 寒食节:习俗______寓意______

中秋节:习俗______寓意______ 七夕节:习俗______寓意______

【答案】①.B②.a③.C④.d⑤.A⑥.c⑦.D⑧.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月饼是用来祭供月神的祭品。到了汉代,已经有蒸饼、胡饼、汤饼等点心,但那时并不是节日食品。每年中秋,人们都要用精致的糕饼来祭供月神。祭供完毕后,全家人再将糕饼分吃,寓意幸福团圆。

“吃鱼”是春节的习俗。寓意:年年有鱼。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

“禁言冷食”是寒食节的习俗,这天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禁言冷食”是对品德高尚的贤人的推崇和纪念。

“对月穿针”是七夕节的习俗,人们乞求织女能够赐给自己技巧,让自己也变得心灵手巧。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万象更新截然不同青面缭牙

B.悬灯结彩然知非福荒芜人烟

C.哄堂大笑行善极德翻箱倒柜

D.能歌善舞天涯海角无济于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青面缭牙——青面獠牙;

B.然知非福——焉知非福,荒芜人烟——荒无人烟;

C.行善极德——行善积德。

故选D。

6.下列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律 清一色B.摘得桂冠 拔得头筹

C.头涔涔 泪潸潸D.誉满天下 名扬四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词语解释。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A项:一律 :1.一个样子;相同:千篇~。强求~。2.适用于全体,无例外:我国各民族~平等。清一色:1.指打麻将牌时某一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2.属性词。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的:到会的人穿的都是~的中山装。

B项:摘得桂冠:就是取得第一(冠军)的意思。拔得头筹:是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的意思。如今报纸上常常把某项比赛中取得冠军第一名的,称作“拔得头筹”。

C项:头涔涔 :形容汗水从头上不断向下流的样子。泪潸潸:指哭泣的样子,流了很多泪水。

D项:誉满天下:意思指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名扬四海: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7.下列作品与作者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腊八粥》——老舍B.《骑鹅旅行记》(节选)——塞尔玛·拉格洛芙

C.《匆匆》——朱自清D.《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腊八粥》作者是沈从文,《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

故选A。

8.“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吧。”句中破折号作用是( )

A.话题转变B.解释说明C.声音延长D.意思递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提问,“是有人偷了吧”是解答,所以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