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公开发布《七八百元的集采心脏支架敢用吗?370万患者作出选择》问答文章,针对广大患者关心的集采临床使用情况、中选厂家供应积极性、医生开展手术意愿、降价支架的质量等,用近3年集采心脏支架使用数据来回应市场上的声音。

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集中带量采购前,心脏支架平均价格高达1.3万元,进口支架价格更是接近2万元左右,部分患者需要植入多个支架,常有人用“心脏里有辆小汽车”来形容支架贵,群众对其虚高的价格反映强烈。2020年11月,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首单”即纳入心脏支架,中选产品价格降至700-800元左右。广大患者积极欢迎集采惠民成果,同时也关心集采临床使用情况、中选厂家供应积极性、医生开展手术意愿、降价支架的质量等,下面就用近3年集采心脏支架使用数据来释疑解惑。

一、临床用的都是中选支架吗?

答:95%医生患者选择了集采中选支架。降价的心脏支架是在保持原品牌原型号原工艺参数基础上,通过以量换价、挤出中间环节费用水分惠及群众。有人担心患者用不上降价支架,也有人质疑称“你敢用吗?”。事实情况是,中选支架占所有心脏支架使用量的95%以上,绝大多数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用的是中选支架。临床专家表示,主流品牌的心脏支架均中选,医疗机构原使用的品牌基本不需要更换,使用过程中的临床性能也没有变化。集采中选支架得到医生和患者信任,成为绝对主流选择。

二、集采支架是使用老产品替代新产品吗?

:不是老产品替代新产品,新一代铬合金支架占比从60%升至95%。集采心脏支架是经临床长期验证性能良好的铬合金载药支架,能够更好地减少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是裸支架和不锈钢支架的升级产品,也是当前主流使用的品种。从使用数据看,铬合金载药支架使用量占比从集采前的60%上升到95%以上,患者使用心脏支架实现迭代升级。

三、降价后厂家供应能保证吗?

答:能保证,供应量达协议量的1.3倍。2021-2023年,降价后的中选心脏支架供应量分别是当年协议量的149%、123%和123%,中选厂家总体上积极履行中选后的责任和义务,足量供应降价后的心脏支架,大家担心的“只降价不供货”等现象没有出现。

企业积极参与心脏支架集采,2020年首轮采购的中选企业既有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国际知名企业,也有微创、吉威、乐普等国产大品牌。2022年协议期满后的接续采购中,首次集采没有中选的国际企业雅培也成功中选,国内知名企业赛诺也中选,中选企业从8家扩大到10家,覆盖国内外主流企业产品。医药企业用实际行动体现对心脏支架集中采购的支持。

四、医生开展心脏支架植入术的积极性受影响了吗?

答:没有,支架植入量逐年增长。2021-2023年,中选心脏支架使用量分别为160万条、183万条和218万条,年均增长17%,与各类口径统计的心脏介入手术增长率(10%-25%)吻合,累计370万余患者植入了中选心脏支架。有人“带节奏”称,支架降价导致医生“挣不到钱了”,都不做手术了。事实是支架使用数量、支架植入手术量每年都在增长,广大医务人员一直都在兢兢业业救治患者,我们对这种通过污名化医务人员来吸引眼球的行为坚决反对。

同时,多家知名医疗机构的医生表示,做同样一台支架植入手术,现在可以获得更多阳光收入。原来心脏支架手术项目价格偏低的地区及时上调了相关术式的手术价格,更好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各地落实集采结余留用政策,将心脏支架集采节约的医保资金按一定比例由医疗机构留用,让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共享改革红利。

五、开展支架植入手术的医疗机构有减少吗?

答:没有,更多医疗机构开展支架植入术。开展心脏支架植入手术的医疗机构从2020年的2400余家增加至2023年的3600余家,其中二级医疗机构从1200家增加到近1700家,这与近年来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县级胸痛中心能力建设的努力分不开。急性心梗患者在更多县级医院就能做支架植入手术,在挽救生命的赛跑中抢回更多宝贵的抢救时间。

六、集采支架质量怎么样?

答:药监部门监督检查结果显示,集采中选支架质量安全状况良好。药监部门将所有中选产品列入监管重点,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开展全周期、全覆盖监管,做到企业监督检查、产品抽检、不良事件监测“三个全覆盖”,监督检查结果显示,集采中选支架质量安全状况良好,医生和患者可放心使用。

以上的答疑,真的给了心脏支架集采后,“便宜的”到底敢不敢用,这一问题做出了有力的回应,相信通过集采,能让患者的医疗成本显著提高。

其实早在2020年集采之后,有民众就发出灵魂拷问,当时官方就给出回应:

价格这么低,患者敢用吗?

回应:天津市有关部门密集调研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表示,在集中招采前,相关机构就对检测能力进行摸底,保证中选产品质量可追溯。确保每一个产品应用到患者身上是安全的,是有效的。

限定了支架的材质,会不会限制医生的临床选择?

回应: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品牌的心脏支架在临床使用中70%到80%可相互替代,仅有少数不可替代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支架直径与长度有特殊规格。目前主流品牌的规格均比较齐全,均能满足80%左右的临床常见情况。

集采对企业的影响:

集采,成为了近年来高值耗材企业发展中绕不开的话题,一旦产品纳入集采也就意味着市场格局的重塑,对于企业来说将产生深远影响。由于临床用量较大、竞争充分,“充分竞价”的条件已经成熟,心脏支架成为国家首个高值医用耗材领域集采品种。

价格下降与销量增加:心脏支架集采导致支架价格大幅下降,从平均1.3万元降至约700元,降幅达93%。尽管价格下降,但企业的销量有所增加。

利润压力:价格的大幅下降对企业利润造成了压力。尽管销量增加,但整体营收和利润可能仍然下滑。例如,微创医疗的血管介入业务(包括冠脉支架)在2021年上半年营收大幅下滑24.4%,利润净额同比骤降近八成。

市场格局重塑:集采导致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大企业利用规模化优势抢占市场,而小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对用户的影响:

成本降低:心脏支架价格的大幅下降使得患者的医疗成本显著降低,提高了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可负担性,从而加速了PCI手术在中国的普及 。

医疗质量与选择:集采可能导致市场上支架的种类和选择减少,这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选择。同时,医生可能会面临使用集采中标产品的压力,而非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产品 。

集采推动PCI手术在短期内快速放量。据统,在带量采购前,支架费用是PCI手术中器械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占手术费用的30%以上。带量采购后,患者对PCI手术的可负担性大大提升,促使PCI手术在中国加速普及。随着2021年1月起冠脉支架集采结果在各省陆续执行,据艾昆纬分析,2021年中国PCI手术量相比2020年增长超40%,而疫情前的2015-2019年,PCI手术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仅为16%。

集采显著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现有渠道体系难以为继。集采后中标支架平均单价下降到676元,超过90%的价格降幅将原本属于流通环节的利润尽数挤出,使得经销商对产品的代理意愿显著下降。同时,由于中标价格已经贴近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无力在冠脉支架上做更多资源投入,因此多数选择由平台商提供中标产品的配送和服务。集采推动企业的销售渠道向扁平化转变。

然而集采的靴子已经落地,业内众多企业在集采三年后也已经纷纷调整战略重新出发,例如赛诺医疗近年来频频进军海外市场,旗下多款产品走出国门,两条路走路战略让其销售业绩有了新的增长点。总的来说集采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能够引导产业提高集中度,走向更高质量发展。

对于民众来说,单纯地希望用更低的费用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而国家医保正在路上不断努力着。

▲文章来源:国家医保局、医疗器械创新网▲转载请标注上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