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会刷到一些表达教育观点的视频,比较突出的有两类,一类是教育中的各种卷。学校卷,家长卷,孩子卷。另一类是教育中的躺平。类似“自愿放弃成为国家栋梁”的言论等等。
前几天吃饭的时候,我跟谦谦小朋友聊天,把在网上看到的两种现象和观点分享给她,想听听她的看法。
虽然在问她之前,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很多思考,但是她的回答还是让我感到挺意外的。
她说,这些所谓的卷和躺平都是家长自己决定的吧,有问过他们家孩子的想法吗?小孩儿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吗?有可能他们自己既不想被卷,也不想放弃呢?
我静静的听她阐述自己的观点,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敬佩,她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出发,发现事物的本质。
确实,网上的内卷也好,躺平也罢,目前这些观点的表述者都是家长,而真实参与的第一主角应该是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客观的分析,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什么。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的条件或资源,比如:时间、精力、家长本身的学历或认知水平、思想的成熟水平、经济条件......
作为家长,我们要思考,可以为孩子创造的舞台有多大。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孩子自身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自我认知、世界观等等,跟孩子一起找到相对舒服的节奏或方式。
我很喜欢DAP-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中的“踮踮脚”这个说法。意思就是说,我们和孩子一起找到的节奏也好,设定的目标也好,都是孩子在某一个时期内,踮踮脚就可以够到的。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一、保障亲子关系质量
在制定节奏或目标的时候,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建议或意见,孩子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双方彼此尊重。孩子与父母同为决策者,亦是合作者。
在制定之后,双方都需要为之努力和执行,不能因为是父母,就把压力和要求只给到孩子,要时刻记住孩子才是学习的主角,我们要做好坚实的后盾和保障性工作。
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家长在与孩子共同制定目标和节奏时,一定要清晰、具体,既要设定整体目标,也要设定阶段性目标,并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另外,如果想要更有仪式感,可以在每个阶段性目标达成时,一起庆祝一下,庆祝的方式也可以一起探讨,最后父母和孩子一起为目标而努力。
这样可以让孩子的努力方向更明确,也方便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及时做出调整。不管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获得每个阶段胜利的时候,都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在孩子教育的这条路上,父母要做的不是替孩子做决定,也不是鼓励孩子卷起来,而是要先做到放下。
放下刻意的功利性,陪着孩子一起完成每一次掂掂脚就能够完成的目标,一步一个台阶的往上走,再回头看时,或许我们的孩子,已经征服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