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2024年3月10日~16日是第十七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共管慢病青光眼,留得光明恒久远。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眼内压力过高,并造成视神经损害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通俗地说,就是眼球内压力太大,超越了眼球内部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视力下降、视野范围受损。如果长时间压力过大,甚至有可能出现失明的情况。
部分类型的青光眼由于发病隐匿性强,早期不影响视力,患者无明显眼痛、眼胀等症状。等患者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了晚期,故青光眼又被称为“视力的小偷”。
注意!青光眼导致的视力丧失是不可逆转的。青光眼的主要特点是特征性的视神经损伤和进行性的视野缺损(视野缺损是指眼睛看到的范围变小)。如果患者不及时接受治疗,最终可出现永久性盲且无法恢复。
青光眼的分型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不同,我们可以把青光眼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
其中,原发性青光眼最常见,又可以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典型青光眼发作有什么症状?
1. 眼有疼痛感,可能还伴有头痛;
2. 眼压升高,眼球摸上去有变硬的感觉;
3. 虹视现象,看发光体如灯泡周围出现彩虹似的光环;
4. 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看东西范围缩小,严重者还会出现恶心和呕吐。
青光眼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但如果出现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眼睛疼痛或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高危人群
★有青光眼家族史者 据统计,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级亲属的患病率是正常人患病率的10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正常人患病率的6~9倍。
★年龄超过35岁或40岁以上 老年人患青光眼的风险较大,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人在50岁后,晶状体逐渐吸水膨胀,核硬化,悬韧带松弛,引起前房浅,房角窄,房水循环受阻,进而引起眼压升高。
★屈光不正者 远视眼、短眼轴、小眼球的人易患闭角型青光眼,而高度近视者易患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者 高眼压者患青光眼的风险较大,但并非所有高眼压者都会进展为青光眼,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患有与青光眼相关的全身性疾病者 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若疾病控制不佳,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继发新生血管阻塞房角,导致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 长期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可患激素引起的青光眼,这与用药的持续时间、药物剂量以及个体的易感性有关。
事实上,青光眼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虽然青光眼是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即致盲后不能复明,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并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如何预防青光眼
1、 保持健康的用眼习惯 避免眼部过度劳累,避免在昏暗的环境下长时间用眼。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劳逸结合,合理饮食,保持情绪稳定和良好睡眠。
3、 管理好全身性疾病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以减少这些疾病对眼部健康的负面影响。
4、 避免眼部受伤 在参与可能导致眼部受伤的剧烈活动时,应佩戴防护眼镜。
5、 定期到眼科检查、监测眼压 建议每年定期进行一次眼部检查,以排除和早期发现青光眼。
青光眼一旦引起视神经和视功能的损害,一般是不可逆的,但是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维持视功能。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定期随访,可以将青光眼的危害尽可能降到最低。
“预防青光眼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是预防青光眼、保护视力的关键。”江军主任表示,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可尽量避免或减少青光眼的发生及其对视功能的损害,如果有青光眼家族史或者高危因素人群,建议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以免贻误治疗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