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经和传与先秦诸子百家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诸子各家都从《周易》六十四卦中吸收和借鉴了不少思想养料,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思想理论。
《易经》的阴阳、八卦产生于7000年前的伏羲时期,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产生了《易经》12消息卦,在3000年前的周朝初期产生了《周易》64卦。《易经》是中国起源最早的著名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纷纷吸收《易经》中的智慧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经
《周易》中的阴阳思想对诸子百家产生了重要影响。阴阳是《周易》中的基本概念,它代表了世界万物中两种相反相成的特性,如强和弱,兴盛和衰落,前进和后退等等。阴阳思想在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应用。
《周易》中的变化思想也对诸子百家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周易》是讲自然界和社会中阴阳变化规律的学问。《周易》64卦中只有阴阳两种爻,阴阳爻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64个卦,不同卦象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周易》认为,宇宙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这种观念在道家、儒家、墨家、名家等诸子百家中都有所继承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儒家
《周易》中的道德观念也对诸子百家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周易》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主张人们应该遵循天地之道,不断自我完善。这种道德观念在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中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周易》的阴阳观念、变化观念和道德观念等都为诸子百家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周易》的《易传》一般认为形成于战国或两汉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诸子各家的理论学说又或多或少地融入了《易传》之中,使《易传》成为儒道互补、以儒为主、综合百家的产物,并得到秦朝和汉代统治者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德经
《易传》中含有很多儒家思想,如《系辞上传》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些有关尊卑贵贱宗法等级的内容和儒家思想十分相似。《易传》中关于宇宙生化和天地之道等方面的内容,与道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易经》和《道德经》都很重视“道”,都用“道”来指代宇宙的本源和世界的基本规律。《道德经》注重顺其自然,认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去办事。而《易经》64卦中讲了很多阴阳变化的规律,也认为人也应该遵循这些阴阳变化规律去办事。
《易经》和《道德经》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很多不同,但它们对于天道、地道、人道的基本思想是很相似的。可以说,老子从《易经》卦爻辞中得到了很多启示,而其思想又深刻影响了《易传》诸篇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