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有许多外人对SQE岗位存在疑问或质疑,甚至有一些SQE的同行都在抱怨,自身的存在是不停地给“公司或供应商擦屁股”。那你知道做供应商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吗?也就是说你每天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什么?你到供应商现场做的所有事情有没有一个双方都愿意接受且互相认可的出发点?

思考这个问题很久,最终我得出一个结论“利益或者共赢”,个人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就是“物美价廉”这四个字,现今制造行业一直存在通过不停地降本,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利润空间。那么这些降本部分最后分摊到哪儿不言而喻。这样的情况下供应商质量会好吗?当然不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是否需要换一个思路去管理供应商,既赢得供应商的信赖和支持,又得到老板或公司的赏识。我得出的结论还是“利益或者说共赢”,现如今我在工作中采取的方法通常是既做供应商的鞭策者,也做供应商的辅导员,比如使用日本提出的消除和避免7大浪费就很实用,帮助供应商减少浪费。供应商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你不仅获得了供应商的友谊,也为公司找到了双赢降本的渠道。试问这样还会有人觉得SQE没有价值吗?

分享一下7大浪费图,最后的过程审核内容中会捎带提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在说说大家一直抱怨“不停给供应商擦屁股”问题。从事SQE多年,一直认为,有什么样的SQE就有什么样的供应商,有质量异常很正常,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工作的本质之一就是处理这部分异常,但频发就不正常了,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供应商会异常频发,我们倒推到源头,项目开发阶段,比如FMEA。

曾经有同行和我抱怨过:“供应商连FMEA都没有,或者说供应商的FMEA就是胡编乱造的,没有参考价值,会把SQE的审核带到沟里面去”大家可以深入地想一想,如果你的供应商没有FMEA,对不起,作为SQE,这是你的管理失误!你就没要求过他们做FMEA吗?如果他们不做,那控制计划哪里来的?作业指导书哪里来的?凭空想象的吗?平时,大家都习惯了拿着控制计划做过程审核,那我们再向上走一层,从FMEA开始审核,是不是更加深入,更能切中要害呢?

所以说,要求供应商正确地完成FMEA是项目开发流程中关键的一环,不能没有!不能省略!不能胡编乱造!上梁不正,下梁歪:FMEA都是乱七八糟的,那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还有看的意义吗?可想而知了吧?

做质量的都对IATF16949的5大工具有一定了解,可以说这5大工具在全世界都被接受,这难道仅仅是因为欧美人做事严谨,遵守规则吗?当然不可能,欧美人绝对也有不遵守规则的存在。所以说,不是人遵守规则而建立了闭环合理的APQP,而是APQP有其严密的逻辑性才让生产单位必须正确使用这5个工具。通过如下图示5大工具关系图,就能明白这个逻辑和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们在说说SQE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供应商的审核问题,按审核对象来分,可以分为新供应商导入前的评审合格供应商的例行审核;按审核的周期可以是定期审核不定期审核;按审核的内容来分,可以分为体系审核产品审核以及过程审核

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新供应商一般适合进行体系审核。如果是标准件,通常体系审核与产品审核相结合进行;合格供应商的审核一般采取过程审核。我个人比较喜欢体系审核和过程审核相结合,因为:好的体系不一定能做出好的产品,不好的体系一定做不出好的产品。但好的体系和好的过程控制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等于好的产品。最后我们提一下审核的具体小技巧和相关知识。

一、审核前的准备:

不管是体系审核,产品审核,还是过程审核,审核前适当的准备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审核之前要对被审核对象的经营范围、被审核对象的经营状况与管理水平、被审核对象的行业地位等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便于把握审核的侧重点;

其次,需要对我们计划审核的目标范围,也可以说我们计划与之合作的对象范围,进行比较细致的了解。如: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业内动态等;

最后,需要根据前面了解到的内容,制作出审核计划或者查检表。当然一般规模较大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供应商审核查检表,但是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供应商,这时候就可以进行一些审核侧重点的识别。

二、体系审核之技巧:

根据公司的需求,体系审核可以将质量体系、环境体系、社会责任体系等融合在一起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我只谈一下比较擅长的质量体系审核。我去做质量体系审核,通常喜欢先看公司的质量目标的建立和实施的状况。有很多公司错误地认为,质量目标就是产品合格率,或客户退货率等描述产品质量水平的目标。其实这只是狭义的质量目标,充其量只能说是产品质量目标。但是ISO9001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目标是指公司的经营质量目标,产品质量目标只是生产部门的质量目标。物流部门应该有物流部门的质量目标,行政部门应该有行政部门的质量目标……所以只要看到公司的质量目标的建立情况,就能体现出这个公司对质量的理解层次,从而对公司的体系建立水平有一个初步的,而且是八九不离十的判断。

第二个要看的是公司的组织结构图,部门职责说明书,岗位职务说明书等。因为很多民营企业,在导入质量管理体系的初始阶段,靠着企业领导人的热情与影响力,建立起了优秀的质量体系,但最终还是死在部门职责不明晰、岗位职责不明晰、汇报流程不明晰等等模糊式管理下。只要公司对质量体系理解透彻,并且有清晰的管理脉络,那这个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剩下的只是一些执行层面的完善程度的差异,但是及格是没有问题了。接下来可以看一下体系运行的记录,重点一般包括:文件的收发记录;质量记录清单;内审与管理评审的记录与不合项的改善报告;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仪器的校正记录;顾客满意度调查等等。

三、产品审核之技巧

产品审核的目的,主要是审查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是否受到良好的控制。一般我们以控制计划或QC工程图为主线,按照产品的生产流程,从原材料的购买入手。比如原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原材料的验收规格是否明确、原材料的验收是否形成记录;原材料仓库存放环境是否满足特定的要求;原材料的领用是否有依据,如BOM的形成;仪器的点检是否有记录,仪器是否在校准有效状态;人员的操作是否有书面的作业指引;特殊岗位操作人员是否具有资质;生产前是否进行首件的确认;检查的标准是否明确并形成书面的文件;入库或出货前是否进行必要的检查;不合格品如何处理;客户投诉的处理对策是否有效执行。

四、过程审核之技巧:

生产过程审核,我们要从人机料法环5方面审核过程存在的风险,这里所谓的风险无非是:人员培训不合理导致不合格操作带来的产品不良,这是缺陷浪费;生产设备/产线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低效浪费,原材料管理不良造成的过期,错领,等待的浪费;工艺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等待,低效,无序的浪费。产线不平衡造成的等待,堆积,局部闲置等浪费(与图一的7大浪费相互呼应);另建议以FMEA为出发点,首先判断出整个审核过程的重点关注对象,然后开始审核。针对重点项目要一审到底,必须严格执行过程审核打分原则:有标准,有执行,有监督,有记录,且这些工作都绝对地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