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盛行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且有人还接着演绎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大俗就是大雅,以及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我觉得这也是一句毁中国人三观的话。

有人说这句话是鲁迅说的。如果我们去查阅《鲁迅全集》,其实根本就找不到这句名言,勉勉强强能和鲁迅的思想挂上边的,无非就是鲁迅在30年代,给一位美术界人士写了一封信,信里边提到木刻艺术如何走向世界的一个建议,鲁迅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既于之活动有利,可惜中国的青年艺术家大抵不以为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的意思很清楚,一种艺术有地方特色,有新鲜感就容易被人注意,引起人的猎奇心理。不过说老实话,这只是第一步,这个地方特色的东西能不能融入世界,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人性和人道,还要看它有没有自身成长的生命力。

所以我们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其实根本就经不起推敲。不符合人类文明的东西,即便再具备民族特色,也只能是被历史抛弃的糟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像中国女人裹小脚,清宫里阉割太监的生殖器,极端的酷刑,满清男人留的大辫子,穿长袍马褂,神汉巫婆跳大神,外国人都会觉得好奇无比,但这些东西完全不可能走向世界,更不会被域外模仿。就像藤野先生曾经追问鲁迅中国女人裹小脚的事,他只是好奇,并不是说听了鲁迅解说,并不是说听了鲁迅解释以后他为了回家以后让老婆、女儿学习裹小脚。

俗就是俗,雅就是雅,大俗怎么可能是大雅呢?比如骂脏话、随地吐痰、动手打人,这都是俗不可耐的大俗特俗的事情,这些言行和宽容、文明、礼貌的优雅行为怎么能扯得上呢?

不仅仅是在中国,在这个世界的不少角落里也存在着不少具有民族特色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比如活人殉葬、种姓制度、妻妾成群等等。有的已经进了博物馆,有的早已经自生自灭,有的还在苟延残喘。如果你到非洲去旅游,还想看看人家的原始部落几百年,是怎么生活的,你觉得人们会为了保护民族文化而专门保留原始的生活方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说民族的差异性决定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没有理由排斥文化的多样性,但并不赞成把文化多样性绝对化,也不赞成以文化多样性的名义渲染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乃至把议题泛政治化,有些富有民族性的东西。

比如文字、餐饮、服装以及符合科学实验的传统医术,因为它符合人类文明的正常发展规律,所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并可能融入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反我们注意到那些越是不具备什么民族性的东西,反而才越是国际的,比如汽车、飞机、电脑、互联网、手机,甚至流行音乐这些现代科技产品。有人说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恰恰可能是去民族化,世界走向大同,也就是越来越全球一体化,我们在经济、科技以及文化领域里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这个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我们可以说民族中先进的东西才能成为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而不能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世界永远是先进取代落后,现代取代传统,而不是相反。

周大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