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大家分享个案例:美团外卖商家遇到顾客恶意差评,申诉竟然不给通过,大家一起来评评理:
福州一个美团外卖商家跟我说,3月11号,有个顾客下了一单外卖,其中有道“上海青拌时蔬”,顾客备注写着“青菜麻烦做春菜,谢谢“,可以店里本就没有春菜,而且成本价格完全不一样,他就按照标准做了上海青出餐。结果顾客给了差评(图一)说:“备注青菜要春菜,结果来的时候还是上海青,这么恶心的东西怎么吃”。同时,顾客的差评还写上“汤用小小的杯子装的放在最上面,全部洒了,煎蛋的纸袋全烂了”,但是顾客并没有配上图片,这个自然也可能是骑手配送过程中造成的。于是,商家就给美团外卖平台做申诉(也是图一),第一次不通过,理由是申诉“不符合不实评价”或“非商家原因评价”。商家不服气,又找了人工客服再次申诉,美团客服发送了短信再次申诉失败(图二),理由是,根据国家《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及平台申诉规则,评价正常且有效。”收到第二次申诉失败后,商家感觉心如死灰,希望针对这样的案例让大家评评理,这个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我盘了下,这个案例主要的焦点如下几个问题:
1、按照美团外卖的规则,如果顾客拿到商品出现撒漏给了差评,商家是可以做申诉屏蔽差评的。但是商家说,他看到别人商户同样出现撒漏现象的申诉通过了(图三),为何他自己的不行?美团外卖平台的判定规则到底是啥?有的通过有的又不通过?
2、作为商家售卖的拌时蔬图片清楚的已经显示是上海青,可顾客要求换春菜,店家也没春菜,不给春菜是否就能给差评?何况上海青和春菜的成本差价可不小,美团外卖平台竟然认为差评有效?那是不是意味着你美团外卖平台卖“卤肉饭”,我备注要求“羊肉饭”,你商家不给就能差评?
3、我在思考:毕竟这个案例的责任认定或许是模糊的,毕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当出现商户与顾客的纠纷问题,需要美团外卖平台给予公平公正处理时,商户和顾客都是平台的客户,是不是当无法判定责任的时候,顾客是上帝,只能让商户忍受这种结果呢?平台是不是明显更加偏袒了顾客?
商户老板说,因为这个恶意差评连续两次申诉失败,让他一夜无眠。希望大家就这样的案例做个理性探讨,美团外卖平台的处理是否合理?是不是也有美团外卖的商户也碰到这种情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