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财”为啥收益率能这么高呢?其实看一下这两年美联储准备金利率就知道了。
自从2006年开始,美联储会对银行存在美联储的准备金付息,这个付息的利率,就是美联储准备金利率。美联储“加息”“降息”其实调整的就是这个东西。
美联储准备金利率从2022年3月起自近乎0的位置一路上行,直至2023年7月之后维持在5.3%的高位。
美联储准备金利率会直接影响到美国银行之间进行拆借的资金成本(被称为联邦基金有效利率),在银行业的充分竞争下,美联储准备金利率会大致等于投资者在银行存款或买理财能获得的类无风险收益率。
可以理解为,就算我们把钱存在美联储,都可以获得5%以上的年化利率,所以跨境理财的收益率高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那么,相较于年化利率2.6%还抢不到的国内大额存单,“跨境理财”对我们来说是不是一个可以“闭眼入”的机会呢?
暂不说你买到的“跨境理财”是否隐含其他风险,就算它的收益真正能和美联储准备金利率稳定挂钩,我们也应该关注其中的汇率风险。 关注财经新闻的童鞋可能都发现了一个现象,2022—2023年中国GDP的增速还是比美国要快一点的,但中国GDP占美国GDP的比例却在下降。
2021—2023年分别为77%、70%和67%。不过我们也不要EMO,虽然感觉上中美差距在变大,但其实就是汇率在作妖。
2021、2022、2023年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分别为6.37、6.95和7.09,两年间人民币的贬值幅度超过了10%。
同时我们也发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美联储准备金利率的变化趋势几乎是一致的。在2022年3月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后,人民币也进入了贬值周期,背后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无风险收益率是其他类型资产的底价底部,当美联储引导无风险收益率上行,其他美元计价资产的收益率水平也会上行,否则根本发行不出去形成不了资产。
对于一个理性的全球投资者来说,他们会卖掉手上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资产,换成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或者是直接把本国货币换成美元。
我们现在之所以对“跨境理财”感兴趣,也是这种心态。而这种心态本身又自我循环,加剧了趋势。美联储既把流动性回笼到了央行,也把全球的流动性回笼到了美国。这也正是驱动汇率上行的力量,也是压抑本国资产表现的力量,也是吹起美元资产价格泡沫的力量。
而硬币有两面,一旦美联储不得不引导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形势就翻转了。资金流向以美元计价资产的势头很可能会减缓、中止甚至逆转。
如果人民币出现大规模的升值,即使跨境理财给我们1年6%的收益,又有什么作用呢?
如果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当前的7.18下降至2023年初的6.70,我们的投资就不挣钱了。因为我们毕竟是要在中国花钱的。
如果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当前的7.18下降至本次美联储加息周期启动前的6.35左右,我们的投资实际上将损失5%。
不要低估汇率调节的速度,因为2022年它从6.35变化至7.2以上,也不过只花了7个月的时间。一个没有汇率那么明显,但很可能会对综合投资收益率影响更加明显的因素是:我们很可能会错过本国金融资产价格(比如A股)的修复。
在“1年5%”这句宣传语中,最容易看到的是“5%”,最容易忽略的是“1年”。1年足以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了。结局很可能就是想赚的钱没赚到,不该错过的都错过了。
总之,历史反复证明了“大热必死”的道理,投资只要不扎堆,至少不会特别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