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驻专家、潮州市中心医院挂职副院长、神经外科专家陈川带领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开展我市首例神经外科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开启第三批常驻教授帮扶建设高水平医院新篇章。

你知道颅内居然会有“不定时炸弹”,你知道什么是动脉瘤吗?动脉瘤并非肿瘤,是血管壁被血流冲击而逐渐向外膨出的血泡,随着持续的血流冲击,逐渐增大,甚至破裂。动脉瘤未破裂时通常是隐匿的,无症状表现。当动脉瘤生长,压迫神经就会出现占位症状,如疼痛、肢体无力、麻木或者视力受损。当动脉瘤破裂出血时,最常见的症状是会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混乱甚至昏迷不醒。人群中动脉瘤的发病率约为2%-7%,大部分为无症状的状态。然而,一旦破裂,致死致残率极高,就像大脑里的“不定时炸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我市首例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

近日,市中心医院收治一名中年女性患者,反复头晕1年余,发现血压升高数年,未规范诊治。遂入院体检,经脑血管造影发现左侧颈内存在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方案是在动脉瘤里面填塞弹簧圈,降低血流对动脉瘤的直接冲击,从而来避免动脉瘤破裂出血。该治疗方案相当于给载瘤动脉“填坑”,在长期血流冲击下,可能会面临再次复发的风险。

针对病人的情况,神经外科团队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川教授的带领下,经过详细的术前讨论,以及与患者和家属的细致沟通,结合家属意愿,决定采用前沿治疗理念——血流导向疗法,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案——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重建载瘤动脉血管。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的治疗相当于重新为载瘤动脉“铺路”,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从瘤囊内填塞转向血管壁的重建,远期血管内皮化后再无复发风险。

在陈川教授的带领下,神经外科介入团队进行了高难度的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置入术。最终手术圆满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这是我市成功开展的首例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置入手术,标志着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动脉瘤手术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据悉,目前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正在打造一套适用本地患者的全面治疗方案,同步优化就诊条件,开展新技术,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血流导向法优势

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的出现,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理念从瘤囊内填塞转向血管壁的重建。通过改变血流方向促进动脉瘤内血流淤滞和血栓形成,促进支架内的内膜组织增生,达到修复病变血管作用,它能最大程度降低颅内动脉瘤和破裂风险。

优势一: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置入后远期血管壁内皮化后,无复发风险。

优势二: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可减轻动脉瘤占位效应。

优势三:对于复杂动脉瘤,多发动脉瘤,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一般无需填圈,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