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的一天,华野司令部接到了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的电话。没想到的是,刘伯承在电话里竟勃然大怒,直接质问粟裕,陈士榘要干嘛?这是要等中野打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会惹得一向温文尔雅的刘伯承发这么大的火呢?一切还得从他面前的几份电报说起。那是几天来他向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发去的和收到的回电。

刘伯承看过陈士榘回复的内容后,显得十分焦虑和生气,眉头紧皱。本来,中央和淮海总前委特意调来华野相助中野,由陈士榘带兵,可到了战场后,陈士榘却迟迟没有发兵。

此时,正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准备歼灭敌人精锐黄维兵团。而在第一阶段之时,中野便已经与黄维兵团作战,当时最重要的任务是,拖住不让其去增援由华野负责的黄百韬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士榘

事实上,由于中野才从大别山转出来不久,并且在过程中丢掉了所有的重型武器,部队规模恢复得也不如从前,因此实力遭到了大幅削弱。面对敌人的精锐兵团,中野显得十分吃力,在第一阶段时,便付出了很大代价。

不过,也不能因此小觑了中野,凭借着广大指战员出色的战术和战略,虽然没能一举将黄维兵团拿下,但还是将他们紧紧包围在了双堆集一带。只是实力上仍有差距,敌人随时可能发起突围,情况变得很紧急。

而这时,华野已经歼灭了黄百韬兵团,战事不再那么吃紧,中央又发来调令,让华野也参战,与中野配合,消灭黄维兵团。华野总指挥粟裕,立即叫来陈士榘,命令他率10余万华野部队及炮兵部队,前去配合中野一同围歼黄维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

刘伯承刚收到这个消息时,内心是很激动的,他不在乎自己部队实力不如华野,需要华野的增援。相反,他更在意前方战士的生命,多一份力量,战士们就多了一份保障,尽快解决战斗,战士们的伤亡便会少一些。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所期望的华野加入战局快速消灭敌人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原因是陈士榘带领华野部队到达战场后,竟没有第一时间投入战斗,而是就在一旁观望,按兵不动。

刘伯承看到这个情况,顿时就急了,中野前线的士兵,由于长时间作战,体力已经透支,眼看就要坚持不住了。陈士榘多等一天,中野的伤亡就会大一天,他此时心都在滴血了。于是,他连忙给陈士榘致电,询问他为何不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间刘伯承

陈士榘则回复说,刘帅的部队已经很疲惫了,需要先撤出来一部分,把主攻的位置让出来,由华野带队杀进去。可这让刘伯承犯了难,毕竟自家部队已经在战场上厮杀了这么久,眼看即将取得胜利,突然将他们撤下来,搞不好会闹出情绪来。

尤其是,担任攻击位置的是中野王近山带领的六纵。王近山打仗勇猛,性格却也桀骜不驯,被人称为“王疯子”,让他这样做,恐怕是不会愿意的。正是这样,陈士榘选择继续按捺不动。

刘伯承之后又多次致电,希望陈士榘立即投入战斗,但陈士榘始终保持开始的态度,还说华野与中野的部队已经打乱了,指挥系统无法协调统一,中野必须先让出主攻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士榘(左一)

见与陈士榘沟通无果,刘伯承一怒之下便将电话打去了华野司令部粟裕那里,质问他,陈士榘到底想干什么,是不是想等中野打光了,再作战?

粟裕安抚了一下刘伯承的情绪,从他这里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后,向刘伯承作出了保证。接着又给陈士榘下去了命令,让他无论如何,尽快配合中野发起总攻。

虽说陈士榘自身是充满傲气的,但他也没有打算违抗命令,而是加紧了部队部署。刘伯承总算松了一口气,而他也想通了很多,立即下达了命令,把部队的主力让给了陈士榘部队,又把其他纵队包括王近山,全部交给陈士榘统筹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近山

中野的将领们,收到消息后,知道这是为了大局着想,并没有丝毫异议,甚至王近山还主动让出了主攻位置,把部队交给陈士榘指挥。

很快,中野和华野的部队互相配合,对黄维兵团发起了总攻。有了华野的支援,战场局势迅速改变,最终成功歼灭了黄维兵团,大获全胜,同时为第三阶段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

虽然刘伯承在这次战役中发了火,但事情过去后他也没有再放在心上,反而还多次在公众场合夸粟裕和陈士榘打得好。后来筹建南京军事学院时,他还专门把陈士榘要了过来,担任训练部部长、教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