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为康养注入了强大的原动力,历史、人文则为康养注入了无尽的精气神。而如果还有时尚元素的话,那一定是一个可以书写传奇的所在。

银鱼巷是这么一个写满传奇故事的地方。

虽然叫作“巷”,但它并不是单独的一条“巷”,而是一片街区,宁阳路和康宁路交叉成“十”字穿行其中,恰好将这片区域分成了四块,咖啡、古着、手作、音乐、市集等众多新型“小而美”的业态都被聚合在了这里。其中不乏主打治愈系的店铺,单是转一转、看一看,就足以让人身心舒泰乐在其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青岛所有的里院建筑群里,银鱼巷是离火车青岛站最近的。甚至,不仅是火车站,港口离这里也很近。而在它的身后,就是繁华程度曾比肩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的青岛中山路。

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从一开始就是一处商贾云集之所、店铺林立之地。

街区里多为传统里院建筑,建成之初,这里一般都是前院经商、后院居住,曾经开满了货栈、客栈,繁荣非常。商人对商机总是有着天生的敏感,1910年,后来成为青岛首富的刘子山拍下了街区西北把头的地块,在那里开办了为他带来人生第一桶金的福和永商号,主要经营木材、草帽缏、牛舌瓦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商界早期的风云人物、青岛总商会首任会长傅炳昭也曾居住于此。《胶澳志·人物志·乡贤》“胡存约”一条中,有“德人议移天后宫,存约与傅炳昭等力争乃止”的记载。今天的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始建于明成化初年的天后宫,此公与有力焉。

清亡后,晚清军机大臣吴郁生、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陆润庠等一众人等,都曾在这里购地置房。也就是说,当年居于此地的,均是非富即贵的名商巨贾、达官贵人。

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也是一个万花筒,在它面前,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地变,令人眼花缭乱、目眩神迷。

百余年间,居住于此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旧时王谢堂前燕”也逐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而那些曾经的建筑,有的被新建筑所取代,有的则被岁月尘封,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时钟拨到2019年,这一年,“心怀敬畏、小心翼翼”的修缮工作开始了。用其诞生之初的德文名字“silberfisch”直译过来的“银鱼街”,再融入“一二一上街里”的青岛童谣,整个片区被定名为“上街里·银鱼巷”——银鱼巷街区由此开始了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历史街区和传统里院的物质和文化要素,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提升建筑品质使其具备面向未来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功能,结合街区和建筑区位及风貌特色“量体裁衣”之下,银鱼巷被打造成了原创品牌集合街区,创办了银鱼巷微型博物馆、上街里市集、SFY原创主理人集合院,陆续引进了咖啡、古着、西餐、新中式等众多原创品牌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体验、调性、价值归属感、社群感、定制感而买单。不仅如此,康养也正在成为他们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在他们那里,康养更多的是与当今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相契合的休闲诉求、精神追求与自我提升,对个性化的情怀与调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鱼巷主打的,正是这样一种情怀,一种专属于年轻人的调性。

百余年前,商贾集于此、居于此时,这里是最繁华、最时尚、最前卫也最有调性的所在,百余年后,时尚潮流仍然是这里最主要的标签,展现出潮流文化演变的生命力与包容。

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微观层面的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前进。走在历经百年余时光打磨的街巷,你既能在不经意瞥见的斑驳墙面上,看到其久经风霜的过去,也能在一个又一个时尚活力的店铺里,看到其充满希望与朝气的未来。

假以时日,更多的传奇一定会在这里诞生,更多的故事,也一定会在这里发生,并和那些古老的故事一起,不断地被讲述、被演绎。

而这一切,都需要你的到来,需要你一次又一次的注视、触摸。

张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