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董金元

母亲离我们而去已经近十一个年头了。每每想起母亲,总是想起她坚韧的性格,勤劳的品德,宽容的情怀,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母亲出生贫寒,一生受尽劳累和苦难。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家务,母亲从来没有半点畏缩。而面对贫穷,母亲更是习以为常坦然处之,从来都不与外人讲。唯独令母亲烦心的事是因她大字不识一个而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窘迫,所以,供养子女读书就成了她一生中最大的心愿。

母亲从小没有念过一天书,父亲也是从旧社会打长工过来的,也不识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他们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

记得我小的时候,母亲常去大队的供销社购买日常用品,用的钞票凭图案还能勉强认得,粮票布票花花绿绿的,如同彩纸一样,她一张也不认得。遇有人多的时候,或者是售货员态度不好不耐烦的时候,买点东西实在是太为难了,要么被人顶呛,要么就算错了帐,每次购物都不痛快,经常生一肚子气回来。有时候坐班车进城镇,不识字就更不方便了。路牌路标不认识,公交车线路不认识,商场不认识,甚至连公共厕所也不认识,东南西北分不清,时常转向。还有就是生产队账目不认识,工分记载认不得,各种通知告示认不得。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没文化不识字给母亲带来了一生的困惑和心病。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母亲发誓供我们读书识字,发誓不让我们变成“睁眼瞎”。我家姊妹多,生活较困难。母亲省吃俭用,勤劳持家,硬是把我们姊妹六个都送进了学校。大哥成为我旗首届高中毕业生,二哥高中毕业又当了兵,大姐高中毕业,二姐三姐初中毕业,最小的我中专毕业。用母亲朴实的话语讲,都是供到我们不能念了或自己不愿念的时候。尽管我们文化程度都不算高,但对于贫穷落后的山村人来说,这么多的姊妹,以那个年代的条件,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就拿我念书来说,我当时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里除了大哥已经毕业外,还有姊妹五个都在上学。每到开学的时候,学杂费、书费都令母亲头疼,虽然钱不多,但在当时也是很大一笔开支,是很困难的。再到后来,出村后要跑校,出大队后要住校,每到开学,费用、干粮、铺盖、用品都得一应俱全。现在想想,真不知母亲是如何筹备的,又是如何面面俱到的。就凭着母亲的一个朴素的心愿,硬是把我们全都供养成了有文化的人!这对我们后来的人生不无好处。

感恩母亲的教诲,除了她老人家的养育之恩,便是供我们读书识字的恩德。也许她老人家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也不知道什么前途命运,但她以自己的窘迫经历做为教训,即使再难也要供我们读书,使我们不再走她的老路。仅此一点,便让我们受益终身,这也体现了老人家的伟大之处。母亲的一生再平凡不过了,她是全中国万千劳动妇女、万千母亲中最普通的一员,但在我们姊妹心目中却是最伟大的人,最伟大的母亲!每每含着热泪怀念母亲,脑海中就蓬勃出母亲劳碌的画面,她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生命,也优渥了我们的人生,使我们能够自食其力,适应社会,成就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永远怀念我的母亲!

作者:董金元(绿水青山)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联合旗人,1966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农牧学校,内蒙古党校本科学历,现供职于达茂联合旗农牧局,公务员,四级调研员。喜欢阅读,业余写作。作品《北疆春咏》在“诗书文化第十六届评选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审稿/排版: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