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综合练习

(全卷共4页,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运用(46分)

1.看拼音,把词语写在括号内。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pái huái( )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qīng yān( ),被微风吹散了,如bó wù( ),被初阳zhēng róng( )了。我留着些什么hén jì( )呢?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填括号里。

(1)mài mò 他温情脉( )脉地注视着眼前的山脉( )。

(2)mái mán 他只知埋( )头苦干,从不埋( )怨什么。

(3)ái āi 老师挨( )个检查作业,同学们都担心挨( )骂。

三、选择题。(6分)

3.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衣衫褴绶 不知所措 焉知非福B.热气腾腾 不可思异 张冠李带

C.见微知著 翻箱倒柜 无独有偶D.锲而不舍 千捶万凿 独出心裁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B.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成为开创藏戏的开山鼻祖。

C.藏戏的艺人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D.八儿的嘴里立时生出一种甜腻腻的感觉。

5.《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

A.英国的金斯莱B.英国的刘易斯·卡罗尔

C.瑞典林格伦D.英国的詹姆斯·巴里

四、词语运用。(6分)

6.选词填空。

沉着 沉重 沉思

(1)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 )的皮鞋声。

(2)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 )。

7.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用“严”字组词填空。

在我们面前,他是一个慈祥而并不( )的父亲。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 )态度,即使面对( )拷打,他也要( )党的秘密。

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2)我端起搪瓷碗。(改为夸张句)

(3)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你要知道我的工作很重要,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9.按课文内容填空。

(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而文天祥则留下了“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2)当别人听不进批评或劝告时,你可以对他说: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作为子女,行孝道要及时,正所谓“树欲静而__________,子欲养而__________。”

(3)《马诗》的作者是_______,诗中表现诗人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

(4)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我们______有缺点,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5)________,变则通,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遇事不必________,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七、生活中的语文。(2分)

10.近期交通事故频发,请你设计一条警示标语,提醒同学们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24分)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向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词人_____。其中“卜算子”是____________

1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之浙东:____________才始送春归: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划“”的两句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比作________,把山比作_______词人运用这样的比喻意在凸显( )。

A.山水的柔美多姿。 B.山水像人一样有情有意。

C.作者内心的明朗欢喜。 D.作者内心的郁闷愁苦。

14.这是一首送别友人词,请你写出课内外积累的两句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