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古时候的英雄豪杰,手拿几十斤重的兵器与敌人鏖战,有些兵器甚至重上百斤。

在兵器的加成之下,这些英雄豪杰打败普通敌人,就像踩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们的印象中,古代练武的勇士们仿佛天生神力,对比之下,现代人就像退化了一样。

那么,古代的武将们真的能举着几十斤的兵器打一天仗吗?古代的兵器到底有多重?其实在出土的文物中,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器的起源和演变

在原始社会晚期,人们需要狩猎和防卫,因此用尖形的石头或者骨头,甚至是动物的角来制成矛头,绑在柄上,就是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人类数量越来越多,各个原始部落的人口越来越多,为了争夺地盘,难免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冲突。

于是矛有了各种材质和长度,据《考工记》记载:“酋矛常有四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那时的计量单位来说,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所以,这里记载的酋矛有二十尺。

周代的尺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大概是二十三厘米,所以那时的酋矛有差不多4米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一个人手持4米的矛去打仗很不现实,所以这4米长的矛是兵车上的配套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矛使用便捷,杀伤力大,所以一直流传后世,与盾分别成了进攻性武器和防御性兵器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种十分常见的兵器就是刀。刀在古代兵器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九短”之首。

文学作品中,被大家熟知的刀有很多,其中就有关羽关二爷的兵器——青龙偃月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兵器的实际重量

根据明朝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但关羽挥舞起来十分轻松,并且还用它斩杀了不少武将。

虎牢关三战吕布的时候,有诗描绘道:“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青龙偃月刀已经成了关羽的象征。

那么,关羽单手能挥动青龙偃月刀,难道真的神通广大吗?

关羽骁勇善战不假,但青龙偃月刀却没那么重,此“八十二斤”非彼“八十二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时候的计量单位与现在不同。比如贵州马家寨曾经发现过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一把与青龙偃月刀非常相似的大刀。

即便比不上青龙偃月刀,但双方的重量差应该不会超过20斤。

事实上,出土的那把大刀用现在的秤称重,仅仅只有十二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当时作者只是为了渲染文学作品,在对青龙偃月刀的重量描述方面做了夸大。

毕竟根据史料研究,传说和小说中的青龙偃月刀在当时并不存在,真实的青龙偃月刀直到唐朝才出现,原名叫“掩月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其实,这种带背刃的长柄大刀在战场上并不普及,算是重型武器,很少有人能轻松自如地挥动。

而且,关羽是否用刀作战,也没有文献能够确定,因为根据《三国志》记载:“曹公使张辽及关羽为先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的“刺”让人对关羽用的是否是刀而产生疑问,毕竟如果是刀,那么应该是“劈”或是“砍”等说法,而不是“刺”。

这么说来,关羽的神通都是假的了吗?也不一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史学家的研究,汉代的“一斤”相当于现代的300克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换算比例,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相当于48斤左右。

而现代一个普通美军陆军士兵的装备是大概58到88斤左右,这样一对比,48斤就显得合理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对于现代坐办公室的普通上班族来说,48斤已经很重了,但关羽可是武将,区区48斤肯定不在话下。

除了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之外,项羽的霸王戟也颇有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江苏宿迁的项家宗祠中,就放着这样一把霸王戟,介绍上说重达130斤。

项羽天生神力,能扛起鼎,肯定也能拿起130斤的兵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起”和“使用自如”是两码事,这里的“130斤”不是按照我们现代的计量单位说的。

根据秦汉时期的重量单位来换算的话,这把霸王戟的重量也就60斤出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即便只有60斤,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无法当成兵器上战场杀敌,所以项羽力气大,看来也是真的。

关羽和项羽都是武将,也是人们心中的英雄豪杰,他们的兵器重一点也能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普通士兵和武将的兵器都有多重呢?他们不可能人人都能拿着数十斤的兵器上阵杀敌吧?

出土的古代武器

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大多数兵器并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古时候很多人贴身佩戴的佩刀来说,它不像大刀一样又长又重。

《晋中兴书》中曾有记载:“初魏徐州刺史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三公可服此刀。虔谓别驾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佩刀就是为了和服饰搭配,表示威武,很少会当做武器使用。

在宁夏出土的李贤将军与妻子的合葬墓中,就有一把环首刀,加上刀鞘都不超过三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练武的人使用最多的武器就是剑,以已出土的明代中期公卿剑为例,总长98厘米。

这把剑的剑身使用手工折叠锻打,刃纹炫丽,剑挡镂空雕刻着双狮戏球,十分精美。

只是公卿剑的总体重量大约也就800克,还不到两斤,作为武器也更加轻巧和顺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戚继光的兵书《练兵实纪》中,就有他为士兵配备的腰刀重量的记载:“长三尺,重一斤十两。”

据史料研究,明代的一斤等于现在的590克左右,这样换算下来,戚继光手下的士兵,每人佩戴的腰刀也不过900多克,还不到两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的《武备志》中也有记载,当时军中的制式冷兵器一般的重量是,单手刀剑两斤,仪仗用的偃月刀5斤。其中最重的冷兵器是一种棒类武器,有10斤。

除了刀剑这些,古代兵器还有很多种类,比如锤、戟、弩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些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有一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杀神李元霸。

传说他是金翅大鹏鸟转世,使用的兵器是一对铁锤,共重八百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根据已经出土的文物来看,并没有如此重量的锤。

就拿出土的明代时期的金瓜锤来说,重量大概是两斤左右。就算是双锤,加起来也不过4斤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那些手持上百斤兵器大杀四方的英雄豪杰,只存在于小说与影视作品中。

根据史料和已出土的文物来看,在古代的战场上,武将和士兵并不会使用太重的兵器来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想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杀出一条生路,兵器还是灵活一些的好。

过去为什么称枪是兵器之王?就是因为又轻又能刺伤对手。

可见,长时间撕打,武器的轻灵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