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爱喝奶茶?神明包场看电影?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场景,却在福建地区的民俗活动中真实上演,成为新春佳节里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福建人请神明看电影(图源:网络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人请神明看电影(图源:网络公开)

近几年,不断涌出“非遗+旅游”这种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生态。24年春节期间的福建游神、潮汕的英歌舞等等,都是非遗赛道的经典案例,将非遗融合到旅游中去,已成为一种常态,并且两者融合起来毫不违和,仿佛具有天然的联系。

△福建游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游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汕英歌舞

非遗里的中国年·乡村旅游迎玩出新花样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新选择。而在这场旅游变革中,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无疑成为了一张亮丽的名片,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春节喜庆舞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喜庆舞龙

二月,福建的年味浓烈而持久,历经千年的地方习俗在无数家庭和社区中生生不息,流传深远。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闹氛围中,高大威武的神将在众人簇拥中走街串巷,各种民俗表演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今年春节期间“游神”活动火遍社交网络,这项活动流传了几百年,不仅没有像其他年俗一样消退,反而在社交平台的助推下,越来越红火。

△图片来源:最长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最长乐

非原真性,是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的“硬伤”。本地人说,福建每块地域都有自己的神,全部“游”一遍加起来一直能热闹到二月二“龙抬头”。看长长的游行队伍,分成好几个不同团队:开道神、神子、将军、主神、信徒,每尊塑像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单拎出来是一个庞大的民间神话体系这种“行走的民俗博物馆”不仅让游客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福建省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民俗非遗活动对于旅游市场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游客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乡愁,也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文化的归属。

△2024福建春节文旅数据,图片来源:执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福建春节文旅数据,图片来源:执惠

年轻人接棒传承·民俗文化焕发新活力

面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年轻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行动。他们不迷信、不拘泥于陈旧的形式,而是将游神祈福视为一种精神寄托,将“挺神”将看作一种文化载体和全民参与的民俗文化。

△灵隐寺烧香的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隐寺烧香的年轻人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年轻人们积极参与到民俗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中。他们用现代的手段和方式去诠释和传承传统文化,让民俗文化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活力。短视频、直播等也在重塑着民俗文化。有燎原潜质的“文化火种”+社交内容传播科学的方式方法,成就了非遗爆火事件,成为了自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巧用节日与自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标杆。

△社交媒体话题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交媒体话题榜

年轻人的参与和传承为民俗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动力。他们的创意和行动不仅让民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吸引眼球,也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民俗+乡村振兴·让文化成为财富

春节期间潮汕文旅消费同样“热辣滚烫”!今年潮汕地区的旅游收入显示,汕头2024年春节假期汕头共接待游客超507万人次,同比增长43.4%;旅游收入43.7亿元,增长133.03%。同在潮汕地区的揭阳,春节期间主打的就是非遗民俗,其下属的因英歌而著名的普宁市更是推出了“中华战舞·普天同庆”普宁英歌文化节文艺巡游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与文旅的深度结合,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创新发展,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非遗,感受非遗的魅力。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和产品设计,民俗文化与非遗项目走出原有的文化圈层,活跃于旅游市场之中,不但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与品质,也拓宽了非遗传承传播的渠道,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苗族手工制作银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族手工制作银器
大理白族手工扎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理白族手工扎染

不难看出,以当地民俗资源为基石,深入探寻并展示地域生活的原生态,是民俗文化为乡村旅游注入活力的根本途径。值得深思的是,尽管民俗文化与文旅的相互增强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但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必须妥善平衡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要警惕盲目开发和过度商业化的风险,同时避免被浅层的视觉元素所主导,确保民俗文化和文旅能够有机融合,共同创造出超越简单相加的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