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李鸿章说:“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左宗棠拍桌子道:“你可真大方,那可是166万平方公里。”慈禧手一摊,没钱。左宗棠一拍大腿: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收回新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此事过后,他便着手筹措军费。他第一时间找到胡雪岩,通过胡雪岩的牵线搭桥,他最终成功筹集到了2笔资金:
第1笔,是左宗棠以清朝关税作为担 保,从洋人银行借了1375万两白银。
第2笔,则是左宗棠向华商筹措,最终筹集到846万两白银。
然而,慈禧只筹来了500万两银子,当时清廷的主要税收,都用在李鸿章打造北洋舰队上了,她更关注洋人的军舰带来的威胁。
有了这几笔钱之后,左宗棠有了底气。1876年,64岁的左宗棠挥师西进。
左宗棠率7万大军出关,经过严格的筛选,最终只有2万余人开赴前线。这2万余人,那可都是精兵强将。
钱有了,人也有了,就缺装备了。
装备可是一个大问题,必须精良,因为阿古柏有英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65年,阿古柏反叛,占领了新疆,其野心日益膨胀。在沙俄与英国的暗中支持下,他竟胆敢自立为国,建立了洪福汗国。
沙俄得知阿古柏占领新疆后,迅速出兵占领了伊犁,并宣称是协助清廷平定阿古柏之乱。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仅仅第2年,沙俄便承认了阿古柏政 权的合法地位。
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朝廷内部形成了两大派,即李鸿章与左宗棠两派。
左宗棠力主塞防,坚决主张收复新疆;而李鸿章则倾向于海防,提出放弃新疆。在这场海防与塞防的较量中,双方的争议愈演愈烈。
虽说慈禧表面上支持左宗棠,但打仗是需要庞大的经费支持。
慈禧问左宗棠,收复新疆需要多少银两,左宗棠脱口而出,至少需要3000万两。
结果慈禧两手一摊,没钱,有了开头一幕。
后来,左宗棠通过多方努力,筹到经费,率2万余人开赴前线,一切就绪后,装备成了大问题。
左宗棠便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向洋人购买以及向朝廷申请,费尽心思地为西征军筹备了劈山炮、来福大炮、后膛枪等精良装备。
不仅如此,左宗棠还在甘肃创建了“兰州制造局”,致力于仿造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并对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进行了改造升级。
英国历史学家包罗杰曾高度评价道:“这支军 队,已经基本接近一个欧洲强国的军事水平了。”
收复新疆之事刻不容缓,左宗棠毅然决然地率领着仅训练不到一年的队伍,火速赶往新疆的北疆地区。
在左宗棠等人的努力下,清军势不可挡,同时也赢得了新疆地区百姓的广泛支持。短短2年时间,除了伊犁之外,南北疆均被清军成功收复。
因为伊犁它不在阿古柏手里,而是被沙俄占据。
1880年,69岁高龄的左宗棠不得不再次西征,他想要回伊犁
因身体虚弱,他已将生死置于度外,带上自己的棺材,踏上了壮烈的征程。
沙俄得知左宗棠兵分三路进攻伊犁,也害怕和他开战。一方面给清廷施压,一方面降低了自己的要求,答应修改条约,归还伊犁以及周边地区
因为各种原因,后来有了《中 俄伊犁条约》,虽然要回了伊利地区,但却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签订的那一天,左宗棠恰巧也抵达了北京。他痛心疾首,然而清朝终究还是收回了部分领土,这已经算是不错的成果了。
毕竟弱国无外交,能够取得这样的结果实属不易。
一位英国人曾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一事:“自乾隆之后,这是100年来,中国 军队首次在本土将领的率领下,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公是晚清最后一块硬骨头,他铁骨铮铮,以一己之力,以血肉之躯带领将士,坚持收复新疆,这样的英雄,才是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李鸿章亦叹服:“三十载周 旋,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深知我;九重焜耀,文治内,武治外,天下皆惜公。”
然而,他是位被低估的民族英雄,他的功绩远不止收复新疆。陕甘宁地区,共计约350万平方公里的西北疆土,皆在他的努力下重回祖国怀抱。
自1867年起,历经18年的艰苦奋战,直至1884年新疆建省,他的身影始终挺立在保卫疆土的最前线。
若无他,西北恐将沦为沙俄的势力范围。正因其不朽功勋,方有“千秋独有左文襄”之美誉,愿我们铭记这位千古英雄。
我们从来不缺故事,也不缺英雄,缺的是把中华民族的硬骨气一代代传承下去!左公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