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容概述

01国内科幻题材电影市场信息

02. 《沙丘2》介绍

03浅谈《沙丘1》、《沙丘2》

国内科幻题材电影市场信息

截至本篇文章截稿,《沙丘2》内地累计票房已超过2亿,全球票房已超过3.94亿(美元)。同系列前作《沙丘1》内地累计票房2.62亿,全球票房4.30亿(美元)。

科幻题材影片是特殊类型的影片,相比剧情片等国内已经发展成熟的电影市场,其目标人群较少、观影市场波动较大。但自从《流浪地球》系列的出现,国内已经开始积累目标人群和观影市场。

相比国外发展了几十年的科幻题材影片筑成的相对成熟的电影市场,国内科幻题材电影市场较为初级,硬科幻题材仅有《流浪地球》系列、《上海堡垒》。《流浪地球1》总票房46.87亿,《流浪地球2》总票房40.29亿,《上海堡垒》总票房1.23亿。通过以上数据,可见因为国内科幻题材影片市场较为初级,影片收益和影片质量有一定的关系,又因其参考较少、范围较大,并不能作为影片与市场关系挂钩的直接数据证明。

因为科幻题材电影与电影工业化及其投资有着重要的联系,国内对科幻题材的尝试大多停留在软科幻题材上。国内的软科幻题材影片(宽泛意义上)有《被光抓走的人》、《外太空的莫扎特》、《宇宙探索编辑部》等,《被光抓走的人》7098.9万、《外太空的莫扎特》2.23亿、《宇宙探索编辑部》6704.3亿,因软科幻题材影片融合了其他的题材元素,并不能进行比较及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丘2》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介

丹尼斯·维伦纽瓦的《沙丘》系列作品改编自美国科幻作家弗兰克·赫伯特所著科幻小说《沙丘》。该系列最初出版于1965年,是科幻文学史上的著作。《沙丘1》和《沙丘2》改编自《沙丘》系列作品的第一本。

《沙丘》讲述了在遥远的未来,保罗·厄崔迪及其家族在皇帝的命令下接管盛产“香料”资源的星球,从而引发各个力量的争夺与战争的故事。

《沙丘2》承接第一部剧情,讲述保罗·厄崔迪(提莫西·查拉梅 Timothée Chalamet 饰)被帕迪沙皇帝和哈克南人联手灭族后,在厄拉科斯星球遇到弗雷曼女战士契妮(赞达亚 Zendaya 饰)以及加入弗雷曼人后展开的传奇旅程。保罗与让他家破人亡的阴谋家们开战,同时面临着一生所爱与已知宇宙命运的两难选择。

美国 加拿大/剧情 动作 科幻/2024-03-08(中国大陆)上映/166分钟

浅谈电影《沙丘1》、《沙丘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丘的故事逻辑

要理解电影《沙丘》的故事,首先得相信《沙丘》的科幻世界观。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在改编时选择性地强调了原著《沙丘》世界观中的几个重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来捋清故事的逻辑:

1.矛盾从何产生?

《沙丘2》开场黑幕的画外音台词“得香料者得天下”证明了“香料”的确是《沙丘》引子。为了争夺“香料”,多方势力才开始争夺“沙丘”。由此,一场大战正式打响。但“香料”真的是多方势力争夺的关键吗?事实不然。

2.“香料”的背后代表着什么?

我们可以从《沙丘1》哈克南人的讨论中得知:皇帝是故意将“沙丘“赏赐给厄崔迪家族的。厄崔迪家族的声望正在威胁皇帝统治的权力,而“沙丘”的独特性使得它成为了必争之地,它是一颗拥有珍贵资源“香料”的星球。对于皇帝来说,沙丘的独特性更在它曾是由厄崔迪家族的对头哈克南人统治的。皇帝想将哈克南人作为一把刀,他们在为丢失“沙丘”复仇的同时,将厄崔迪家族灭门。《沙丘2》开场公主的话也可以为此佐证。因此,《沙丘1》中,男主保罗的父亲事实上早已知道这是赴死,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被摆在明面上的阴谋。

尽管皇帝将保罗的父亲视作干儿子,但在皇帝的观点里:情感是会阻碍权利发展的。保罗在《沙丘2》最后保罗关于爱情的选择,对于契妮感情的背叛和自身人格的黑化,更像是他放弃情感第一的信条,正式加入权力战争的佐证。

回到逻辑的起点,“得香料者得天下”。在电影中,维伦纽瓦并没有过多介绍香料的用途,但他几乎是将“香料”当作了金钱的象征、权力的棋子。因此,多方势力的矛盾,表面上在于“香料“,实际上依旧在于权力。

在过去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看过许多诸如此类的剧情,但《沙丘》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丘》的独特之处

《沙丘》的世界观

《沙丘》某些关于科幻的设定在现在看来依旧非常特别,例如在未来世界的设定中,冷兵器依旧大量的出现,宗教及预言及其在电影视觉中的呈现(沙虫)、荒漠沙土的世界观、宇宙背景的权力战争等,都使得这部电影需要大量的陈述和铺垫才能支撑起矛盾和事件,在已经上映的《沙丘1》和《沙丘2》中,维伦纽瓦显然是把故事背景的陈述放在了《沙丘1》,经过逐渐递进和铺垫,在《沙丘2》的尾声打响这场权力战争。其中,我们可以主要的关注这几个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巨物是否只服务于视觉的呈现

在维伦纽瓦的科幻世界里,巨物是不可剔除的一部分。《沙丘》中出现的沙虫可以看作是这个系列的奇观,但在视觉呈现之外,维伦纽瓦赋予了沙虫在故事上的意义。

《沙丘》系列中,沙虫是和宗教、神权直接挂钩的,在其他宗教出现的场合,汉斯季默用独特的配乐呈现出了宗教的肃穆,但在《沙丘2》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教的肃穆感被削弱了,《沙丘1》中令所有人震撼的恐怖的沙虫,“沦为”了人人可以召唤和使用的“交通工具”,弗雷曼人驾驭在沙虫之上,保罗作为一个外来人也驾驭在了沙虫之上。换句话来说,保罗在《沙丘2》中,正式凌驾在了神权、和王权之上,成为了弗雷曼人意义上的“救世主”。在这层关于剧情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明确,维伦纽瓦在把观众引导向讨论“宗教、神权、王权是否可信”的讨论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言是否可信

《沙丘1》的尾声,保罗踏上复仇之路,使得《沙丘1》的故事变成了一场“王子复仇记”,落难的王子在旅程中逐渐成长,完成复仇。但《沙丘》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沙丘1》开场黑幕的画外音台词“梦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信息”强调了男主保罗的特殊之处,他不是一个单纯复仇的王子,而是一个拥有预言能力的复仇的王子。预言,让这个故事变得更为精彩。维伦纽瓦通过他善用的表达方式,让我们陷入了和保罗处境相同的猜测中:他到底是不是预言中会出现的救世主?是不是要根据预言,做出一样的选择?

在《沙丘1》的尾声,我们会发现保罗并没有根据预言死在与詹米的决斗中,还是做出了与预言不同的选择,但正当开始思考“预言是否可信”的时候,某些预言依旧还是在《沙丘2》中实现了。因此保罗是一个复杂的人物。预言,是《沙丘》故事的重点,而是否该相信预言、遵守预言,成为了保罗和我们在观影时候要思考的问题。

以上是对沙丘的简单解析,我们可以窥见维伦纽瓦和他的沙丘世界中比较特别的部分。希望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可以走进电影院观看这场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