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无论现代人还是古代人,都希望能在生活中有一间房屋,成为自己的心安归处,在有家可归之后,能够为自己遮风挡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古代人居住需要劳心劳力,还要避免战乱发生,不然房屋倒塌是轻,一命呜呼就结束。而现代人因为工作和房价原因,迟迟不能行动买房。

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地窖不仅冬暖夏凉,还是储存食物的最佳“冰箱”。既然无根的食物可以储存很久,为什么古人不住在地窖躲避战乱或者御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窖的实用价值,储藏、保温、能藏人!

要说起地窖,不少现代人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中,就会有这样的存在。不仅能够在冬日里保存食物,简直就是天然的冰箱,还能在玩捉迷藏时躲进去获得胜利。

这种小小的坑洞给多少人的童年带来乐趣,无论是躲避父母的斥责、偷吃家长不让吃的垃圾食品,还是成为伙伴的秘密基地,都是一个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储存粮食小智慧,在多少年中都是以“冰箱”的作用出现。但是这种冬暖夏凉的深坑,似乎从未被人们考虑过成为住所。

哪怕是可以躲避战乱、遮风挡雨,古人都没有想过要在地窖中进行生活。这种比地上建筑更加方便的存在,为什么没有成为古人避寒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原始时候,原始人就有过在山洞中居住的案例,并且在天然山洞渐渐无法居住后,就发展了在地穴中居住的生活。

并且在记载中,原始人为了居住更加方便,为了能和关系亲近的人居住在一起,原始人在地穴居住中,渐渐发展了各种居住的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时间的流逝中,古人渐渐在地穴居住的形式上,发现了更加完善的地穴居建造方法。各种在地下居住的穴室被建造出来,渐渐有了形制。

在朝代的更迭中,古人还在各种环境、气候和地质因素影响下,做出了有规制的地穴居。这种在地下的房子,满足了人们生存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穴居这种需要先挖坑,然后在坑洞内建造房子的事例比比皆是,而且这种住所就是从古代传下来的造房方法,很符合实用价值。

而且这样的房子还很有趣味性,能让没有见过的人们产生兴趣,激发人们探究的穴居建造的原理,和各种小设备的用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建造时需要用什么加固屋内泥土、怎样完成屋内通风、在哪里建造楼梯,最重要的是,遇到雨雪天气,该怎样避免坑内积水。

这种古人传下来的居住智慧,既然都已经有了定型,那么为什么简单的地窖就不能满足居住条件?是因为人们的审美追求,还是为了环境不忍直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重要的是地穴居还有防震功能,这不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建筑,并且抗震效果有待检验的地面建筑,要更加令人安心与实用。

为什么就不能居住在更加保暖的地窖,既减少了建造房子的麻烦,也能在地震的时候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这简直是一举三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危险!地窖真的能住人?别忽悠

在历史的形成中,地穴居是正规的地下建筑。但是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满足建造地穴居的条件,还要在时间允许下。

只是古人在封建制度下生活,农民需要土地来维持生存。他们不仅要在土地上进行劳作,需要土地产出粮食,这样才能有吃食在朝代更迭中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个时候,占地面积比地面建筑要宽广的地穴居,就不再适合人们居住。地穴居这样的地下房屋,也就渐渐减少。

虽然这种房屋确实方便,不仅能够通风、保温,还能够抗震、避乱,但是占用了土地的房屋就是在剥夺古人生活的权利,所以不再适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窖无疑是比地穴居这样的地下房屋要轻松很多,只是在赋税徭役繁重的时候,人力和时间都在土地上进行劳作,根本没有办法挖出很大的地窖让人避寒。

而且封闭的地窖就像是人类死亡之后要躺进去的墓穴,这样不吉利的做法几乎无人愿意尝试,那些惜命的古人也是相当迷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挖出来的地窖,也并不是四通八达的。当时的地窖几乎是直上直下的“井”,除了没有水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古代虽然早早就有了砖石建筑,但是对于加固土地中的直上直下空间,除了墓穴就没有别的尝试,而谁都不愿意活得很好却成了“墓中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的一般地窖就像是大口径的缸,只有少数精心制作的地穴,虽然进口的口径很小,不过里面别有洞天。只是用来居住的话,弊端有可能让人丧命!

且不说地窖中环境漆黑,如果在冬天进行御寒的话,除了点燃灯油才能照亮空间。可是灯油算得上昂贵,普通百姓也经不起整天点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打开地窖的出入口,那么寒冷的风就会进入地窖,没有办法起到御寒的作用。而且地窖虽然能够抵御风寒,但也仅是比地面之上温暖一些,完全不比用木头围住的室内。

地窖的空间狭小,并不如地穴居那样宽敞。无论需要做什么,都会不方便行动,而且潮湿的环境容易让人生病,这更是不能居住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重要的是,这种封闭的空间中,没有流动的空气就等于渐渐减少了呼吸。氧气渐渐减少的同时,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会上升。

在这种密闭的空间被二氧化碳包围,很容易二氧化碳中毒,这种令人窒息的丧生方法,简直与古代的酷刑“生坑”无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蛇鼠虫蚁在泥土中行动,即使有砖石的包围,这些随时随地出现在任何出其不意地方的生物,对人们的伤害还是很大的。

贫穷让古代的百姓没有可以放在地窖中保存的食物,他们有挖地窖的时间,都能犁出一块不小范围的地,对没有机器的古代来说,劳动力就是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御寒有方,居住“地窖”不可行

古代御寒的方法其实很多,像空心火墙这种建筑上的取暖方式,就像是现代房屋中的地暖。温暖的空气可以在封闭的空间中流动,渐渐温暖整个房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火炉、暖手炉、棉被等基本的御寒物资,也是古人度过寒冷冬天的方式。古人的智慧远比现代人想的要精彩,不然也没有办法留下令人称奇的中华文化。

各时代的人们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都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然而劳动才是生活的基础,劳动能换来人们想要的美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们看来,地窖只是适合储藏一些耐放的食物,作为天然的“冰箱”使用。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储存食物是必然的行为,这保证了人们的生存。

而且在战乱发生的时候,结实的地窖确实能够藏人,让一些人们侥幸逃出敌人的追查。可是也仅限结实与无人发现,不然仍旧是难逃一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窖确实是储存粮食的方法,而且在一定时期是躲避战乱的最佳地点。只是如果作为居住或者御寒的地方,还是尽量在正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