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数学奇才陈景润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1973年3月2日,陈景润发表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即“1+2”),将几百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被命名为“陈氏定理”,而陈景润有如此成就并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现世之前,他曾遭遇过不少磨难,北京四中的领导很不满意他。见到王亚南时,直言: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生?后来有王亚南、华罗庚的赏识,陈景润又自己潜心研究了二十余年,这才得出了1+2。

然而有时候不是所有对数学研究的偏执,都能如陈景润一般在历经艰难后得到一个圆满结果,也有可能到头来一场空。比如说这位16岁考上哈工大的高考状元,深受程景润《哥德巴赫猜想》影响,他的偏执便没有得到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人便是刘汉清,1964年刘汉清生于泰州兴化戴南镇双沐村,一个在当时比较落后的小村庄。当时的文化普及率可不像现在,大多能认个字,读个初中便算是读过书了。再往上,读过高中、大学,那就真是高学历、文化人了。如果能考上一所比较好的大学,在小村庄的街坊邻里,那更是会被认为有出息。

刘汉清起初也被认为是有出息的这类人,他从小在别人眼里就是个“神童”,十分聪明。老师教的,大多一学就会,深受老师好评。1980年,刘汉清以398.5分的优异成绩,被哈工大建筑材料系热处理专业录取。成为高考状元那一年,刘汉清才16岁,是这个小村庄几十年来唯一真正的“大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村子的人都为他高兴,与有荣焉,在他前去上学的时候都出来欢送。在前两年,刘汉清并未辜负父母、乡亲的期许,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然而从大三开始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起因便是《哥德巴赫猜想》,这篇发表于1979年的报告文学,曾经火遍中国。因为刘汉清当时忙着高考,所以并没有在意,到大三那年才偶然发现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陈景润热”已经逐渐消退,可当刘汉清读完陈景润有关的一切,却深深扎了进去。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质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他觉得这其中奥妙无穷。对数学的研究,刘汉清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最疯狂的时候废寝忘食。吃饭睡觉都觉得是浪费时间,每天只睡两个小时,想起来才吃饭。

在他痴迷数学的时候,对热处理专业也逐渐荒废,老师很快发现了这点。几次找他谈话,表示学可以,但也要先拿到毕业证书。不料醉心数学世界的刘汉清压根听不进去,结果到大四的时候,刘汉清因多门功课挂科无法毕业。热爱学习,却因为对学习过度偏执而无法拿到毕业证,这样的情况在当时的哈工大甚至是全国都少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的是他潜心研究二十余年,却并未如陈景润一般研究出个结果,北大数学系教授潘承彪否定了他的论点。他也只好放弃,然而这么多年,他为了数学研究放弃了一切。五六十岁都没有结婚,无儿无女,荒废了生活技能。没有一技之长,也干不了体力活,可以说是只剩下了数学研究。甚至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每天靠吃安定才能睡眠,日子也就过得格外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的是一幢屋顶见光的三间农舍,几年前,当地为他办理了低保。每个月可以领取400元的生活补助,刘汉清多年痴迷研究生活规律也比较简单,没有太大的花销。吃穿都很随便,一个月400元,他一个人其实也够了。

对于刘汉清的偏执,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争论,有人认为凡事要讲究天赋。可怜他那七八十岁的老父母,他啃老二十余年,其一点也没有享到儿子的福。也有人说没有偏执何谈成就,未经证明并非不能证明,只是他没有证明,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