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中的3月15日,借助央视“3·15晚会”的传播效应,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特别关注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似乎只有在这一天,作为消费者,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消费者权益被重视的程度。
每年这个时候,大家关心的是又有哪些企业被央视曝光了,这些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自己有没有使用过?
当然,最紧张的肯定要数那些心里有鬼的企业,一定是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在焦虑中时刻关注央视“3·15晚会”,不知道自家的问题会不会被曝光?
然而,3·15这一天真正的看点,或者讲最精彩的部分,其实是那些涉事企业所在的当地政府主管部门。
就比如这一次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梅菜扣肉等产品存在的严重质量问题,企业所在的安徽省阜阳市马上就有了回应。
据“安徽视讯”客户端报道,3月16日凌晨最新消息,阜阳市对“3·15晚会”曝光的梅菜扣肉等产品,立即下架处理,对已售出产品立即发函召回。
3月15日21时许,由阜阳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公安部门组成的3个联合执法检查组,奔赴涉事企业现场,对所有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等现场封存,进行抽样检测,对涉事企业法定代表人依法传唤到位,后续将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
当晚,阜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领8个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和市场监管、公安、农业农村等市值13个部门召开专题会议。
会上,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包括梅菜扣肉在内的食品与每个人的健康、生命安全都密切相关,想要在食品上赚钱,除了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别无他法。
他表示,阜阳市对发现的问题将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对外销产品立即启动追溯召回措施,坚决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从3月16日开始,阜阳市在全市部署开展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对阜阳市所有肉制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整治,全面查隐患、补漏洞,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看到没有,阜阳市的这一系列操作堪称雷厉风行,重拳出击,并且是举一反三,迅速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专项整治行动。
几乎每一年的央视“3·15晚会”结束后,总能看到各地行政主管部门连夜出击,迅速查处涉事企业的新闻报道,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心中总是感觉五味杂陈,说不出究竟是应该为此感到欣慰呢,还是夹杂着其他的情愫。
仔细揣摩,会发现这些新闻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
各地行政主管部门连夜出击,迅速查处涉事企业,说明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早有准备,颇有一种严阵以待的架势。
或许在3·15当天早就下发内部通知,今天晚上全员加班,准备迎接央视“3·15晚会”的考验,一旦自己所辖区域出现涉事企业,确保能第一时间出动执法力量,予以坚决查处。
刚看到这样的新闻冒出的念头可能是敬佩和感动,我们的公务员同志为了保障老百姓的消费者权益,甘愿牺牲休息时间,毫无怨言,大晚上还主动加班加点,这种奉献精神怎能不令人动容呢?
然而,细细回味一下,却品出了其他的味道。
一、如果没有央视记者的明察暗访,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是否能发现涉事企业存在的质量问题?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那么问题来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是如何体现和落实的?
对于事关老百姓健康、生命安全的食品企业,理应成为重点监管对象,辖区内多家食品企业出现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市场监管部门为何事先一点情况都不掌握?
他们平常是怎么开展工作的?
工作的成效如何体现?
二、工作贵在平时扎扎实实,而不是身处风口浪尖之上时的表演式突击。
如果日常监管工作扎扎实实,主动出击,认真巡查辖区内的企业,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踏实笃定,丝毫不会有忐忑不安之感。
否则,只能默默祈祷,希望自己的辖区内不要有企业出事。
实事求是说,当前,一些政府部门早已习惯于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开展公务活动,最多逢年过节时应景式地出去兜一圈,所谓的检查也就是煞有介事,蜻蜓点水一般,如何指望发现问题?
如果没有群众举报或者提供线索,那么,他们就认为辖区内一切正常,风平浪静,至于主动排查隐患,那是不可能的事。
三、看似紧锣密鼓的一系列安排,实则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对上高度负责”的态度,上级领导直接决定着自己的乌纱帽,生怕因为此次事件影响自己的仕途前景。
尽全力把此次事件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千万不要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如果心中真正装着的是老百姓,为什么不把这种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呢?
如果真的足够重视,市场监管到位,这些涉事企业恐怕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想每年只有这一天才有“受宠”的感觉,而是天天能享受3·15的待遇!
这是一个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深思的问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