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网友看了我的《这世上有些事情你别不信,尤其是在股市上》这篇能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上,却在今日头条上被屏蔽文章后,向我推荐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记者专访美的集团钟铮的文章《美的CFO深度剖析:转型,分权与年轻人》。于是我真的找来这篇文章读了一遍。不过最吸引的还是文章开头就提到的“感谢19万员工的努力和付出”的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我的了解,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有境内的正规媒体在公开发表的出版物中提到美的有19万员工的。因为此前大家,包括媒体都是依据美的集团自己披露年报数据,说美的集团是16万员工,并以此为基数计算出美的集团的员工人均收入远超格力电器。更甚至有人据此发挥,认为如果格力电器将员工的人均工资水平提高到与美的集团一样,那么格力电器的利润水平将大幅度下降。别说,这话听起来是很有道理,也符合逻辑的。

可是看过我去年发表11月发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说我第一,我就是第一》这篇文章的读者,大概就不会这样认为了。因为我就在此文中依据格力、美的和海尔三家公司去年的公开披露的三季报,采用美的集团在港交所那边披露的员工总数,做过一张简单的表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的集团的员工人数究竟是多少,目前为止有几个版本。我也不知道最终应该信哪个。看到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的这篇文章中提到美的员工是19万这个数据后,我特意去问了文章的作者梁宵,这个美的19万员工的数据是不是方洪波告诉她的?

她回复我说,是引自方洪波自己的一次演讲中说过的话。同时她反问我,为什么对美的员工人数多少这样的数字这样敏感?我回答她的大意是这样的:看其他的数据复杂,咱搞不明白。而这个员工人数一目了然,可以方便前后对照。而其他财务数据,有像审计恒大那样的普华永道把关。当然还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我就不便公开谈论了,让历史来告诉未来吧。

另外告诉一个不仅对美的集团股东,而且对格力电器股民也是利好的信息。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的这篇文章透露,钟铮称:库卡机器人,目前收入和盈利都达到了收购以来的最好水平。

既然美的集团的CFO都这样说了,马上就要披露的美的集团2023年报,对于收购库卡等资产累积的近300亿元商誉,这次肯定不会进行减值了。所以不用担心美的集团股价跌,使得格力电器跌更多了。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网络上,市场的股民一直流传一个说法,美的股价大涨时,格力小涨,甚至可能不涨。而一旦美的股价跌,格力则多数时候不仅要跟跌,甚至跌幅会更大。本周的股市行情就是最鲜活的实例。格力电器这周几天都是早上开盘格力电器上涨都会被美的集团股价下跌带下来,最终下午收盘时,格力股价跌幅比美的反而更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我们才会看到上面这样的市场数据,这一周深股通资金增持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数量,不分伯仲,都是多达1900多万股。可是,格力电器的跌幅就显著大于美的集团。为什么会这样?要知道美的集团的流通股份数量远超格力电器啊,按道理深股通增持格力的数量与美的一样多,格力电器的涨幅应该比美的集团大才符合逻辑。就像上面统计的本周深股通增持数量最多的那些股票,全部都是涨的。唯独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这对市场“冤家对头”却双双下跌。究竟是美的集团拖累了格力电器跌,还是格力电器影响了美的集团涨,相信一直关注看我文章解读的朋友都会得出自己的判断。今天我就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再来听我的陈词滥调了。

今天我要将我前面提到的,我去年发表过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说我第一,我就是第一》这篇旧文,一字不改复制如下。让没有看过的朋友看看,时间过去近半年了,是不是我说过话过时,或者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在重新转发自己过去的旧文之前,我要讲一个新闻,那就是昨天国新办举行解读强监管防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的: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对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行为,及时依法严肃追责。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建立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机制。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相关情形,从严监管高价超募。综合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必要的调节。

这显然是个大利好。但是,对美的集团拟在港交所增发H股,未必是好事。谁不知道美的集团前脚刚将花重金从德国收购过来的上市公司库卡私有化退市,去年又史无前例大比例分红,现在又要去境外发行H股,这公司究竟是有钱,还是缺钱啊?

如果证监会的最新政策能对港交所有点影响的话,那美的集团今年想成功发行H估计有点难了。而美的集团不发,或者推迟发行H股,对美的集团的中小股东肯定更有利。否则,一旦真的宣布发行H股了,难免不对公司现有股价造出冲击。到时,格力电器自然又要无辜躺枪。如果这个警报解除,显然对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普通中小股民都是大利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天我在雪球上见一位网民,发了一篇短文危言耸听:美的集团港股招股说明书坐实了格力仍为空调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一个闲得无聊,又喜欢较真的老头。真有这事吗?其实以前我就质疑过美的集团说自己空调业务营收超过了格力电器是世界第一了这事。并且专门发了一篇公众号文章《扒一扒美的空调市场份额第一的真相》,看过的朋友应该不会忘记。那篇文章中我引用过美的和格力2022年报中的空调营收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由于美的集团披露的是“暖通空调”营业收入,看起来确实比格力电器的空调营业收入高,因此,我也没有办法说美的空调业务一定没有超过格力。如果这次美的集团真的在港交所那边披露了空调营业收入,这确实一个自证清白的好机会。我于是真的去港交所网站查了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港交所披露了美的集团的招股说明书。但是,港交所在文件的顶头就声明,对文件内容不负责任。而美的集团说自己是空调的老大,全球第一,也不是依据公司自己的财报数据,而是根据一家名为“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做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我们就不能说美的集团是自己吹牛了。美的集团虽然在深交所披露的年报中,对自己每年空调业务收入是多少含糊其辞,统称为“暖通空调”业务,但是,在港交所披露的数据则是实打实“空调”,没有多余的修饰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这次美的集团在港交所披露的文件是真言,那么这些年如上面那位网友挖掘出来的那样,美的集团每年的纯空调业务收入,确实还比格力电器还差了几百亿。看来美的集团想称自己为全球空调的老大,必须自己再努力多造、多卖空调,不能人家“弗若斯特沙利文”说你第一,你就真认为老子是天下第一了,那样只能忽悠不知道去港交所看你公告文件的A股股民的。

有意思是,与美的集团喜欢把自己的空调业务收入加上暖通以后往多里说相反,对于自己集团的员工人数,却不喜欢说多了。记得我以前曾经在《不懂会计专业知识不要紧,换一种角度看格力电器年报你就会懂了》等文章中,依据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和海尔智家三家公司的年报数据做过一张表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看了美的集团在港交所披露的招股文件后,我发现我又错了。依据美的集团最新披露的数据,公司员工人数包括海外员工后,接近20万人了,远不止大家过去认为的,按照它年报披露的那样,只有16万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以为只有我一个人被误导了。看看目前大家都在普遍使用交易软件,给大家提供统计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指出来的是,虽然美的集团的员工人数在两家交易所披露的数据相差了3万多人。但是,我们却没有根据说美的集团披露的数据不真实。因为我们通常在深交所看到的美的集团员工人数是去年12月31日年报截止日的人数,而这次在港交所披露的是截止今年9月30日的员工人数。谁要是质疑,自然会有人解释,难道美的集团多出来的人,是今年1-9月新招收3万多员工不可以吗?

这就是中国的股市,别说你看不懂公司年报里的那么多复杂的财务指标数据,哪怕是简单的一个空调营业究竟收入多少,公司有几个员工这样简单数字,你都未必能够了解得到真实的准数。大家若是据此来评说谁是空调老大,推算谁家公司员工人均薪资水平更高,不是一笔糊涂账自欺欺人吗?

看到这里的读者,可能会说我这个老头真是闲得慌,咸吃萝卜淡操心。你持有格力电器股票,分析研究格力电器就够了,何必关心人家美的集团的空调营收和员工人数是多少?此话听起来有点道理。但是,就如古人早就云,作诗功夫在诗外一个道理。炒股若是只看自己手里股票公司的营业利润等财务指标是不够的。必须自己纵向和横向与同行业的公司进行综合比较,才知道自己持有的股票是不是值得拥有,货真价实。

如果,美的集团的空调营业收入真的如美的集团公司自己说的那样,早已超越格力电器了,那么无论你董明珠如何不服气,不承认,也不妨碍大家抛弃格力电器去拥抱美的集团。因为,大家一直认为格力电器空调的业务是公司最具优势和最赚钱的强项,如果这项自己最强的业务都被别人超越了,你格力还有什么值得骄傲,我有什么理由再持有你的股票?

别的股票分析师和券商研究机构,很少关心研究一家公司的员工人数多少与公司取得的营收和净利润的关系,不把它当作研究一家公司的竞争力水平和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其实是很不应该的。就拿美的集团来说,不管你如何吹自己引进拥有的国际人才多,博士学历的工程师多,工厂的自动化程度高。可是,当我们拿美的集团真实员工人数,与公司取得的营收和利润来一比较,就很难自圆其说了。下面我按照美的集团在港交所最新披露的员工人数,再给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海尔的员工人数是否包括海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据各家公司自己公开披露的数据进行客观,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任凭你如何粉饰也不能掩盖一个格力电器员工为公司股东创造的利润,超过美的和海尔两个员工加起来还多这个事实。

因此,格力电器上市以来给股东累计分配的现金股息比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两家公司加起来还要多,不是靠董明珠的嘴出来的,而是格力电器的数万员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扎扎实实干出来的。

最近这两天大家都在议论HHLR中国基金减持了格力电器的事情,不少人担心,是不是张磊也忍受不了,跑路了?我以为这是杞人忧天。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了。这只基金这五六年一直持有格力电器股票未卖,你见格力电器股票涨了吗?还是一样股价从高点下来几乎腰斩了。既然它在时,格力电器股价没有涨,难道它走了股价就一定会跌?何况,它是不是真的走了,还是一个未知数呢。

过去这些年,HHLR中国基金持有格力电器一直未动,不是它不能买卖,其中道理我以前几篇文章解释过。而它之所以不动,因为还不到它动的时机。为什么呢?请看下面这份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珠海明骏过去一直信守承诺,没有转让格力电器,难道会一辈子不转让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其受让格力电器股份的钱,本来就是通过银行贷款借来的,不能看永远不还。过去它没有转让,那是因为还在承诺的锁定期内,不能转让。现在已经过了锁定期,剩下来的不确定只是何时,以什么方式转让收回资金去还银行贷款问题了。而HHLR中国基金,我们都知道与他们是一伙,如今它开始动了,那就证明与珠海明骏要动自己持有的格力电器股份的时间为期不远了。

如果我的这种分析逻辑成立,我们自然可以继续推导,难道珠海明骏将要转让格力电器股份时,作为他们一伙的HHLR中国基金,能在此时砸低格力电器股价,自己跑掉4000多万股格力电器股票,而不顾珠海明骏还砸在自己手中9亿多股格力电器的死活?那也太荒唐了,小说故事也不会这样编,没有人信的。

最近连续两天我给大家扯了HHLR中国基金减持了格力电器的事情,文章又长又臭,有网友看了以后抱怨说,不知道我要表达什么意思和观点。其实大家不要纠结我究竟说了什么和要表达什么观点。只要你自己能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自然就会明白我要表达的是什么了。再不懂,我只能再提醒一句,如果董明珠不提议公司回购公司股份,公司就不会披露最新的前十大股东名单,大家自然不知道HHLR中国基金减持了格力电器的事情。如此,难道这件事情就没有发生吗?只不过是我们大家不知道而已。这事大家不知道,不是更省事吗,为什么要搞成现在这样路人皆知呢?显然是有人乐意让大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