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楚天评】东湖评论:档案无声轨迹清,管理有序人才涌

3月15日,武汉组织部长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以组织担当促干部作为,强化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干部经常性监督的重要环节,包含“三龄两历一身份”等重要内容,是干部成长轨迹的“历史凭证”,是组织选好用好干部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功夫要做到平时。如果日常疏于核查,束之高阁,难免出现干部为了个人利益铤而走险造假、注水的情况,影响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做实干部档案管理,需从技术、机制、队伍三方面发力,不断推进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建设,为选人用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中组部早在2014年6月就指出:“要创新干部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进干部档案数字化,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从纸质化时代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已是大势所趋。数字档案能够让档案管理变管实体到管数据,变手工操作为线上操作,变档案资源分散利用到一键集约整合。三个变化,让档案工作告别手工收集、整理、归档等,既可以降低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也方便重复浏览、核查、统计,为组织知事识人提供实时有效依据,有效提高选拔任用工作扩展性,促进从严管理干部迈上新台阶。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审核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的根本之策。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问答》等档案政策文件为标准,结合各地区自身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干部档案管理专项制度。在建立统领全局的“管总”制度基础上,依次出台细化的收集制度、鉴别制度、整理制度、查(借)阅制度、转递制度、保管制度等具体政策,为实际干部档案管理操作提供政策依据和方法指导。同时建立组织部门牵头,纪检监察、统战、人社、教育、公安、档案等多方面参与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协调配合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政策标准,协调解决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树高千丈有其根,江流千里有其源。”档案事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人才。档案工作常年要与铁柜案卷为伴,卷帙浩繁,寂寞清苦。同时档案工作政策性和专业性又很强,需要日积月累,丰富经验。当前有些地方基层档案工作者配备不足,抓住少数档案工作人员经年累月的使用,却没有考虑到其本人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规划,导致干部吃得了苦中苦,却未能收获辛勤耕耘的回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了档案事业的长久,要关心关爱支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者的成长进步和身心健康,激励和引导他们政治坚定,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甘于奉献,更好储备档案工作专业人才,让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事业活水涌流。

档案事业分外崇高,档案工作尤为重要,借助档案能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档案事业源远根深,档案工作历久弥新,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承担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组工干部应矢志不渝、笃行不怠,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推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质增效。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档案工作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书写属于“档案人”的中流击水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一卓(武汉市江岸区老干部局)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