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一统志》载:“何曰佩,德庆人。乾隆进士,由检讨官大理寺少卿。久居台誎,有‘铁面御史’之称。嘉庆二十一年祀乡贤祠。”

铁门御史何曰佩之六

——何曰佩向乾隆皇帝提交的奏折

何曰佩有《西游诗草》四卷,《赋》一卷,《何苍水奏疏》八卷。其中《西游诗草》是何曰佩前往廉州府灵山县途径广西所著诗稿,《何苍水奏疏》则是何曰佩将自己平日递交的奏疏汇编成书。很可惜,何曰佩的著作都散佚了。

《西游诗草》仅有稿本,并未成书,传播不广,故难以辑佚。《何苍水奏疏》因其奏疏的特性,有可能在别的地方找到相关内容的。近日,对岸台湾读者就发了三份何曰佩 奏疏的抄录存档文件图片过来。

第一份在乾隆四十六年七月五日,巡视中城给事中富盛、何曰佩联合奏报沈阳源通号帽铺何姓以金五百多两携到联兴号寄放,事后并不见其踪迹事。对于这样的普通案件,乾隆皇帝可能会想,这点小事也劳烦到我?只是朱批“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乾隆四十六年八月一日奏疏(一)

第二份是乾隆四十六年八月一日,巡视中城给事中富盛、何曰佩联合奏报捐职布政司理问陈永年呈控冯廷元等串谋朋吞银两案。

第三份是乾隆四十八年六月六日,巡视西城兵科给事中讷清额、巡视西城礼科给事中何曰佩联合上奏,内容大意是广宁门外碑亭雷火轰烧,步军统领衙门灭火不及,他们两人也有督察不力之责。故请旨一并追究责任。六月七日,乾隆皇帝下旨“加恩宽免”,所有人责任不予追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乾隆四十六年八月一日奏疏(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乾隆四十六年八月一日奏疏(三)

此外,查《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发现何曰佩在乾隆三十三年、三十八年、四十五年有上呈奏折。虽然《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中并非何曰佩上奏原文,但通过记载亦知道奏疏内容。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礼部议覆:御史何曰佩奏称,顺天乡试中式举人,皆分号定额,独副榜一项,未经画一办理。应如所请,嗣后按满合贝字号,每举人五名,准中副榜一名。如有奇零,照不足五名例,毋庸合算取中。从之。

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日

吏部议覆:给事中何曰珮奏称,定例推升知县以上,俱调来京引见,惟通判系督抚验看。查通判亦有督率属员之责,仅凭督抚验看赴任,保无迁就徇隐之处。请嗣后亦送部引见。又苗疆边缺人员,例本定以年限,考其劳绩。今查未满年限丁忧离任者,服阕后归吏部另选,似于计功程材之意未协。请嗣后仍发回原省题补。又捐级、捐封,定例四品不得逾二三品。今捐职有四品道衔者,倘加捐数级,竟得请二三品封典,亦非慎重名器之道。应请道员职衔者,准照职衔损封,不准捐级。均应如所请。惟查调边人员,定例年限已满,着有成效,照例保题。或有始勤终怠,例得随时彻回,原不必概令终任。应请此项人员离任,行令该督抚覈其才具,声明仍可调边,赴补日仍发原省,准其接俸。余悉照旧例。庶边缺人才两有裨益。从之。

乾隆四十五年 十一月六日

庚辰,谕:本日吏部将烟瘴未经俸满、服阕仍发原省之原任广西镇安府知府舒世泰带领引见,固系照例办理;但满洲道、府等官丁忧回旗,每年十月带领引见,如才堪外任者仍予记名录用,原不必再照汉员之例。嗣后烟瘴未经俸满、丁忧回旗之满员,毋庸仍发原省。至烟瘴、苗疆等项人员未经俸满,遇有事故离任、仍发原省,本系给事中何曰珮条奏,俾得积算前俸,仍予即升;既不没其前劳,兼以杜其规避。但其中事故亦有不同,如告病、终养等项恐有规避恶缺情节,是以定例俱应坐补原缺;至丁忧人员事非得已,服阕后自不必仍发原省候补。嗣后各边省烟瘴、苗疆历俸未满离任各汉员,除告病、终养者仍照旧例坐补外,其丁忧、服阕各员着归入起复应补班内,由部照例铨补。所有仍发原省交该督、抚酌量题补之例,着停止。

在过去,官方涉及何曰佩的发掘较少,局限于旧志记载内容,而旧志记载确实有问题的,如何曰佩考中进士时间本是乾隆二十二年,也被记载成“乾隆十年”, 一些当代书籍不明所以也沿袭误载。在坊间,人们对何曰佩的印象局限于传说中的“国师”。相信随着相关文献档案挖掘,何曰佩的更多历史信息将会重现于世。

端溪文史创建于2015年9月,立足于发掘德庆人文历史,放眼泛德庆地区(即德庆曾经管辖过的包括今封开、云浮、郁南、罗定、信宜等地)以及肇庆地区乡土史情。你关注我,我致力于追寻历史本源。欢迎读者转发分享。在这里,您可以阅读许多关于德庆乃至肇庆人文历史的文章,希望能让您更加了解德庆(肇庆)历史,帮助您深入研究德庆(肇庆)文化。

其他公众号转载本公众号原创作品需取得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