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不满意学费全额退”、“公司抽奖免费送福利”、“买几百块保险就能赔几百万”……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法分子擅长营造紧迫的氛围致使受害者陷入慌乱之中,从而降低警惕导致被骗。重庆高新警方总结了最近三起典型诈骗案例,帮助大家鉴别诈骗。

节日福利免费领,女子被骗8000元

近日,石板派出所民警接到了辖区群众杨女士报警,称其在网上领取节日福利被骗8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警询问杨女士情况

3月上旬,一陌生女子通过某直播平台联系到杨女士,声称公司三八节抽奖送福利,杨女士很幸运成为中奖的人员之一,杨女士高兴地通过了对方的微信好友申请。随后,对方要求杨女士提供微信收款码,公司将通过收款码直接向杨女士转款5200元的节日福利金。当杨女士正期待着这一笔钱款时,对方却称她的微信账户流水不足,导致福利金卡在了微信账户上无法操作,如果时间过长将引发公司的代码系统瘫痪和流水系统错乱,造成的损失将由杨女士承担。突变令杨女士措手不及,这时,对方称她必须在几分钟内转款以提高账户流水,如果没有做到,杨女士必须返还5200元给公司,否则对方将报警走法律程序。慌乱的杨女士按要求分三次向对方共转账8000元。

直到家人发现异常后,才带着杨女士到派出所报案。最终,在民警的反诈宣传和心理开导下,杨女士如释重负:“我还以为自己要吃官司了,居然是被骗了,谢谢你们警察同志,我以后一定会提高警惕,不会再让骗子有机可乘了。”

报班退费需警惕,女子被骗4万元

近日,虎溪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谢女士报警,称自己被某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以退学费的名义诈骗4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女士到派出所报警

接警后,民警立即开展调查工作。原来,早在去年12月初,谢女士为考取社工证在网上购买了学习课程。直到今年3月初,谢女士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该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回访学员为由称如对网课有任何不满可办理退费。谢女士心动不已,便相信了对方。随后,谢女士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进入QQ群聊并通过链接下载了一个APP。在该APP上,一位客服人员告诉她,要先给一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认证对接账户”转账1万元进行资金验证才能办理退款,谢女士信以为真并向对方转款。紧接着,对方却告诉谢女士由于她操作失误导致公司系统数据出现错误,如果影响公司正常运行,将要求谢女士赔付损失。在对方以再次转账才能修复错误的理由催促后,谢女士又分两次共计转款对方3万元。

在朋友的提醒下,她才意识到自己受骗了。经民警反诈宣传,谢女士表示自己会吸取这次的教训,以后一定会提高警惕。

购买保险高额赔,老人差一点受骗

近日,一位老人来到走马派出所综合服务大厅向民警求助,称自己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

老人拿出手机请户籍民警帮忙查看,称自己在某APP刷到一个保险广告,仅需购买几百元的保险即可赔偿全家人医疗费用。老人家中有一位残疾的老伴,两人常年在服药,属于农村家庭且余额也不多,生活本身就很困难。了解到买保险就可以赔偿几百万,老人信以为真。她在该APP上传了自己的身份证及银行卡信息,正当该界面提示输入验证码时,老人突然想起民警之前上门进行的反诈骗宣传,便赶紧来到走马派出所求证。民警立即告知老人,“凡是需要输入验证码的手段都是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警向老人宣传反诈知识

临走时,老人拉住民警的手表示感激:“幸好听了您的话,不然我可就损失惨重了!这些都是我家里的救命钱呀!”。

警方提示:

1. 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送福利、红包返利、抽奖等,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不要将社交账号和密码透露给陌生人。

2. 网络上培训机构的用户信息被诈骗分子以非法途径获取后,会筛选目标对象,通过联系培训者告知其可以办理退费等业务,引导受害人进行转账,最终骗取钱财。若发现被骗,应该第一时间保存、收集好相关证据及时报警。

3. 诈骗广告隐藏在各类APP里层出不穷,广告里零成本的投资和高额的回报具有强大的诱惑力。遇到可疑情况,多思考、多核实,及时与家人、朋友沟通或向相关部门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