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深圳的人才市场看看
网易深圳
·广东省
春节一过完,金三银四的黄金招聘季也随即而来。
2月21日,深圳市2024年「南粤春暖」暨「春风行动」公益招聘会龙岗专场,提供优质岗位超6000个;
2月27日,2024年春风行动暨南粤春暖专场招聘会(市级和盐田区专场),提供优质岗位超2000个;
3月07日,向南而行·2024年南山区重点产业链企业暨「南粤春暖」专场招聘会,共计发布职位1000余个;
3月11日,深圳发布国资国企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3月13日,2024年春风行动暨南粤春暖专场招聘会物业行业专场,超3000个岗位;
......
深圳招聘就业市场持续升温,火爆的就业场景,让人联想到了当年的深圳人才市场。
于是,我和两位小伙伴,拎着相机,前往深圳的人才市场。
1984年,深圳市人才服务公司应运而生,为深圳市人事局旗下机构,专注于处理求职者信函、接待求职者以及岗位推介等任务。至1991年,公司更名为深圳市人才服务中心,其职责范围扩展至人才培训、流动人员管理,以及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驻深代表机构提供服务。
同年10月,深圳市迈出了人才市场建设的重要一步,创立了全国首个常设型人才市场——「深圳市人才智力市场」(即深圳人才大市场前身),位于华强南路2号,标志着深圳市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交流工作迈入新阶段。
随着社会需求的迅速增长,1993年,深圳市人才智力市场搬迁至华强北。这里曾是众多求职者的首选站点,也是无数「深圳梦」的起点,许多人在这里走出他们的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在昔日的深圳,人才招聘的民营机构如同繁星点点,规模虽小却数量众多,其间不乏良莠不齐之辈。这些机构往往缺乏对企业质量的严格筛选,收费混乱,甚至时有虚假招聘的丑闻传出,使得求职者们心怀忐忑,难以抉择。
然而,与这些纷繁复杂的民营机构相比,人才大市场却显得分外清明。它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做派,而是以其坦诚和真实赢得了求职者的信赖。
作为当时国内首家常设型人才市场,也是深圳首家专门针对人才招聘的机构,深圳人才市场无疑成为了众多求职人心中的明灯。这里的企业经过严格筛选,信息真实可靠,为求职者提供了一个安心、放心的选择。在这里,求职者们可以放下心中的疑虑,从容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职业舞台。
资料显示,深圳人才市场自1997年元月3日正式投入使用后,1998年进场求职人数达1474759人次,20432家单位提供岗位达166577个。热度可见一斑。
导航显示,目的地就在附近,但我们找不到。看不见「深圳人才市场大厦」四个大字,无法确定是哪一栋楼。倒是「罗湖区零工市场」的门头,让人仰头四顾心茫然。
一拐弯,看到「深圳市罗湖区政企共建零工市场」,更迷惑了。
再往里走,直到看到熟悉的门头,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才勉强确定了,地方没找错。
深圳人才市场的大楼外立面覆盖着玻璃幕墙,看上去与写字楼别无二致,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它还是那栋老式工业楼。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大厅里,偶尔走动的工作人员,是这里为数不多的人气。
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深圳就业人口规模达1248.01万,异地务工人员991.7万人。
然而,在这火热的招聘季,深圳人才市场却没有发现前来找工作的求职人员。一个也没有。
带着疑问,小伙伴走进去询问了一番,得到的回复是:「现在没有线下招聘,如果想要找工作,可以扫扫桌上的二维码。」
小伙伴扫了一下二维码,跳转出来的是一个叫做「罗湖区零工市场」的小程序。
小程序上有相关的招聘信息,职位多以技术工种和家政服务类等为主,如家生产组长、仓库主管、政服务员、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等。待点击去看详情,会发现,页面无招聘单位的信息,求职者无法从页面获取更多企业的有效信息。
这里不得不提到「深圳人才网」了。
「深圳人才网」与深圳人才市场同年成立,即1997年成立。人才网开通后,日点击量一直保持在50万次以上,成为当时最兴旺的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为日后网上各大类型的招聘软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昔日热闹的深圳市人才大市场,如今变得门可罗雀。
许是时代的发展,不小心将人类粘在网络里;
许是年轻的人类,早已不倾向线下面试;
只有早年的深飘,才知道其中的深意。
那流逝的岁月,是曾经那个奋斗的自己。
宝安北路,从此成为了第一代深漂,回不去的青春。
也许,今年的招聘主场不在深圳人才市场。于是,在网上搜集了一下资料,发现了一个地点:劳动就业大厦。
细数了一下,今年深圳的市级系列「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大部分都在这栋「劳动就业大厦」。
我们前往当天,大厦二楼刚好在举办「2024年春风行动暨南粤春暖专场招聘会」。
相对比之下,位于八卦岭的劳动就业大厦的人气显然就多了不少。这也可能与系列「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都安排在这里有关。
资料显示,本场招聘会是物业行业专场,齐聚家物业企业超过70家,能提供岗位3400多个。
阿军拿着简历,走出大厦,翻身掏出一包皱巴巴的利群,拿出打火机,点了一根香烟。吸了一口之后,找了个墩子坐下来。
他说,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阿军是江西人,十多年前来到深圳。他刚来深圳那会儿,找工作比较简单,交5块钱的入场费,就可以在人才市场找到合适的工作了。
「哪个人才市场?」
「罗湖那边那个。」他说。
阿军今天是来应聘保安岗位的,但是很多企业要求年龄不超过45岁。然而,阿军今年已经47岁了。
「中年人就业太难了。」阿军感叹,「在深圳。」他补充道。
阿军觉得,尽管现在网络招聘非常发达,但是他还是觉得线下招聘会比较靠谱,大家可以坦诚相待。现在网络上太多骗子公司了,很多虚假的求职信息,在手机上根本没法辨别。
「今天的现场招聘规模也挺小的,不似以前那么热闹。」
阿军回忆,那时候的深圳人才大市场,现场有几百家招聘单位,统一在一个大地方。他们只要进去那里找工作,都能找到心仪的。
「你之前还去了哪里投简历?我记得最近挺多线下招聘会的。」我问。
「上周去了一趟龙岗那边的街道招聘会,还去了宝安的什么新桥。」阿军回答。
「都没有合适的吗?」
「都没有。」
阿军沉默了一下,掐灭了手中的烟头。
「现在的招聘会也很散,这里一个,那里一个。每一处都是小小型,没有那种很大的,就像当年的深圳人才市场。」阿军又提了一遍当年的深圳人才市场,这如白月光般的存在。
就很魔幻,在八卦岭的劳动就业大厦,听到了笋岗宝安北路的深圳人才市场故事。
而另外一位求职者阿强,则想要找一份商务司机的工作。但是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企业。
「主要是年纪有点大了。你猜猜我几岁了?」
「35?」
「我今天42了。你看不出来吧!」
阿强说,他外表看起来还很年轻,而且有气质,有样貌。阿强加了我的微信,把他的简历发了过来。
看着那张从某招聘APP,一键下载下来的长图简历,那混乱的排版、那离家出逃的重点,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为什么没有被面上。同时,也体验了一把HR们的艰辛。
这能怪他们吗?好像也不能。他们有一颗年轻的心,但未必有年轻的体力、年轻的思想和年轻人的“性价比”。
他(她)们,在吃力地追赶着,时代的洪流。
却,终不似少年。
招聘会活动时间是九点到十二点。
招聘会结束的时候,在往回走的路上,听到两个年轻HR的对话:
「你今天收到还蛮多简历的,有合适的吗?」
「是挺多的,但是合适的挺少。年纪都有点大。」
「我的也是。」
「先这样吧。线下招聘就是比较多年纪大的来投简历。」
「好像也是。」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再想想大厦里找工作的中年人,那一刻,仿佛看到了掌管人间粮食的神,离他们远去。
而另一边,大厦门前的石墩子上,坐着一排,正在找工作的中年人。
他们低着头,在茫茫代码架构的数字世界里,努力寻找一块,能果腹的面包。
资料来源:
1.《档案里的深圳故事》
2.《人社口述史》
3. “深圳基建工程兵”
注:文中的人名皆为化名
文字 | 蒋婷婷
摄影 | 花花 王佳禾
编辑 | 粟月兰
审核 | 蒋婷婷
转载请注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