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标志着中医药振兴发展将展现出新气象、新格局,迎来崭新发展篇章。

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重大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及“简便廉验”的特点,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特色优势和作用日益凸显。建设中医优势专科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所在,是中医医院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院临床医疗水平、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专科专病。”“十四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在全国范围内择优遴选建设约1000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支持所有县级中医院建设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目前,山东已分3批建成覆盖15个专业657个成员专科的28个集群;甘肃充分发挥重点专科、优势专科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布局建设特色优势专科23个,打造中医药优势专业专科群,形成集群优势;河南以市级优势专科带县级特色专科,将县级中医院优势专科列入协同建设,投入省级财政资金9700万元,对97个县级中医院专科开展建设;海南推动首批3个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建设,提升25个专科14个中医优势病种服务能力;云南结合地方民族医药特色,建设涵盖92家县级中医医院针灸、康复、骨伤等17个专业的中医特色优势专科261个,其中支持5家县级中傣医、中藏医和中彝医医院建设民族医专科13个……“中医优势专科之花”正在中华大地绚丽绽放。

建设中医优势专科,一定要立足临床,彰显中医药独特优势,以提高疗效为核心,精心构建中医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结构布局科学、专业与地域覆盖广的中医优势专科体系,构建中医优势专科协作网络平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重大疑难疾病的诊疗水平。要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积极与现代医学科技相融合,加强中医药专科人才梯队的培养,与时俱进,持续提升优势专科水平。要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大力推广各专科中医特色技术,有机融合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少数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拓宽和创新中医特色疗法。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建设,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不必过于追求高端和先进,而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适用性。要持续强化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建设,推进中医专病门诊建设,以满足现代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形成显著的规模优势和标准化优势,构建我国中医专科建设发展新格局。

通过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不断完善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和诊疗设备、提升专科诊疗技术水平,培养一批能够深深扎根省域地市的专科带头人、技术团队及骨干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医特色优势专科,有效提升中医诊疗能力,从而使更多患者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中医医院也应积极把握机遇,将中医特色、优势转化为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势专科建设,协同创新,攻克更多重大疑难疾病。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当前,中医药正翻开振兴发展的崭新一页,我们需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大力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建设,让更多中医优势专科竞相涌现,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得以更充分的发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殷切期盼,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王春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