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设下圈套,连周总理都中计,只有毛主席保持清醒,成功破解

1936年1月,上海莫里哀路29号,宋庆龄邀请了一位牧师来家里做客。

宋庆龄郑重的对牧师说,宋子文奉蒋介石之命,要跟中共联系合作抗日。

蒋写了封亲笔信,托人送到陕北瓦窑堡,宋庆龄左思右想,这个送信人非眼前的牧师莫属。

这个牧师,正是中共地下党员董健吾,也是美国记者斯诺笔下的“王牧师”。

董健吾不敢怠慢,立刻动身前往延安。

董健吾不知道的是,蒋介石为了跟中共联系“携手抗日”,还动用了共产国际、张子华、左恭的多条关系。

向来不怀好意的蒋介石主动伸出橄榄枝,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幡然醒悟?老蒋竟寻求联共抗日

“1931年9月18日的事变,开始了中国变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只是日本侵略的范围,还暂时限于东四省。今天不同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已经显示他们要向中国本部前进了他们要占领全中国。”

毛主席看口中的今天,正是自1935年1月以来,日本侵略者“渐进蚕食”吞并中国领土的“华北事变”。

国家岌岌可危,可蒋介石依然坚持内战。

于是,一股反蒋浪潮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兴起,“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呼声响彻华夏各地。

不论是蒋介石的嫡系,还是地方军阀,都开始与积极抗日的中共接触。

一时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摇摇欲坠。

1936年,迫于形势,蒋介石在亲信的劝说下决定改头换面,打造“抗日人设”。

蒋介石开始想方设法,通过多方渠道与中共接触。

首先,蒋介石指派驻苏联武官邓文仪,跟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洽。

得到的答复是:同意。

不过,国共两党的党中央都在中国国内,谈判应该以国内为主,并决定潘汉年于5月初回国,作为国共两党谈判的联系人。

同时,蒋介石又通过陈立夫的嫡系,找到了曾养甫的老同学谌小岑。

这个谌小岑很不简单,早年是“觉悟社”的成员,跟周总理、邓颖超是老相识。

接到任务后,她从两个途径跟中共接触。

第一个途径,谌小岑请翦伯赞,给带有中共背景的吕振羽写信:“东邻(日本)欺我太甚,惟有姜(蒋)龚(共)两家联姻,方可以共御外侮而保家财,兄如有意作伐,希即命驾南来。”

吕振羽接信后,立刻向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周小舟,作了汇报。

周小舟根据中央的指示,到南京与国民党谈判,还带来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彭德怀签字盖章,写给宋子文、孙科、冯玉祥、曾养甫等人的“八一宣言”。

谌小岑还跟上海地下党建立了联系,并多次与中共上海临时中央组织部秘书张子华见面。

国共两党虽然有了三条线接触,但蒋介石认为这还不够,他又让宋子文再开辟一条途径。

宋子文第一时间想到了宋庆龄,他带着一封由蒋介石手写,带有火漆印的密信,敲响了二姐的家门。

宋子文表示,想请宋庆龄找个人,把这封信,带到延安。

尽管宋庆龄从1927年,已经与蒋介石决裂,可她听闻蒋要联共抗日,依然表现得非常高兴。

她笑着对宋子文说:“我看你的同学,可担此任。”

“哪个同学?”宋子文满脸疑惑。

宋庆龄答:“牧师,董健吾。”

和谈密使到西安,张学良作何反应?

董健吾接到宋庆龄委托后,深感责任重大。

心思缜密的他制定了一条安全的北上路线:先坐火车从陇海路上西安,再从西安转道去陕北。

这样既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把信件送到中共中央,而且,西安的张学良怀揣抗日抱负,一定不会为难董健吾,还可能施以援手。

正如宋庆龄所言:“到西安后,如果实在有困难,可以找张学良帮助。他愤恨日本侵略,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安全起见,宋庆龄拿出了一张孔祥熙亲笔写的委任状:兹任周继吾为财政部西北经济专员。

宋庆龄还嘱咐董健吾,一定要把信面呈毛主席、周总理:“先生此行,事关国家、民族的命运,非同小可!事情办成,益国匪浅。”

董健吾化名“周继吾”,作为国共间的特殊秘使,踏上了征程。

董健吾的身上,除了有蒋介石的亲笔信和孔祥熙的委任状,还有宋庆龄给的100元路费,和她捐给红军的一包云南白药。

1936年1月中旬,董健吾和张子华小心翼翼,终于来到了西安。

可他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大雪封山,没有道路能进陕北。

董健吾在陕北滞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等得起,可“统一抗日”不能推迟。

左思右想,董健吾硬着头皮找到了张学良。

董健吾开门见山,直言自己来没有别的事,就是想借一架飞机到苏区。

此言一出,张学良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怎么?”

他难以置信的问:“你竟有如此大胆的要求,你知道这是要枪毙的!”

董健吾当然知道,张学良是国民党在西北的大官,要杀他,跟捏蚂蚁一样简单。

不过,董健吾丝毫没有畏惧,表示自己清楚张学良是爱国将领,为了民族前途,断不会那样做。

果然,张学良刚才是玩笑,也是试探。

他接着表示:“我张学良爱国之心未泯,只要为了抗日,有求必应!”

当然,张学良也比较谨慎。在送董健吾赴苏区之前,他先后向南京和延安方面,都做了证实。

2月21日,张学良派人开着自己的飞机,把董健吾,张子华二人送入了肤施,又让骑兵连送他们跋山涉水进延安。

2月27日,董健吾、张子华到瓦窑堡时,几位重要的中央领导人都不在。

当时,毛主席和彭老总在山西前线;周总理在陕北清涧折家坪红28军。

留在瓦窑堡的林伯渠、张云逸、袁国平热情董健吾和张子华。

抗日是假,保全地位是真

蒋介石通过多方途径,与中共建立联系,看起来是极有诚意。

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阵线,也是中共的愿望。

为了尽快促成此事,毛主席、周总理、彭德怀等人给正在瓦窑堡等候的董健吾发电报,提出“停止一切内战,全国武装不分红白,一致抗日;二,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三,容许全国主力红军迅;速集中河北,抵御日寇迈进;四,释放政治犯,容许人民政治自由;五,内政与经济上实行初步与必要的改革”,让董健吾尽早回去,将消息传递给宋子文。

董健吾复命后的5月5日,红军通电,把“反蒋抗日”改成了“逼蒋抗日”,首次把蒋介石划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

6月初,张子华带着周总理的亲笔信,从苏区返回南京。

下旬,曾养甫收到信后,向周总理复函,表示赞同共同抗日。

8月27日,张子华又带着曾养甫给周总理的信,以及与国民党设在武汉电台的联系密码,回到延安。

周总理很高兴,复函曾养甫:“兹为促事速成,巫愿与贵方负责代表进行具体谈判。但是弟等外出不易,倘若(曾)兄及(陈)立夫先生,能惠临敝土(延安),则弟等愿负全责保兄等安全。”

曾养甫又通过张子华,提出了国民党关于谈判的4项条件:苏维埃区域可以存在;红军的名义可以不要;中共代表可参加国民大会;即派人具体谈判。

曾养甫还提出请周总理到广州,或香港会晤,并取来为周总理准备好的赴香港护照,请张子华去延安时,代为转交。

国共第二次合作,似乎近在眼前。

就连周总理都不由得感叹:“这个老蒋,终于开窍了!”

但是,毛主席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蒋介石向来是“反共”的,不可能瞬间峰回路转。

毛主席认为,谈判还是要谈的,但是不能对蒋介石抱有幻想。

毛主席在给红军的指示中,再次强调了“逼蒋抗日”。

他说:“逼蒋抗日,造成各种条件使国民党及蒋军不得不与我妥协,以达到两党联合反对日本的目的。”

周总理也想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蒋介石的凶残表现,与毛主席达成一致意见。

周总理在扩大会议上指出:“联蒋抗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蒋介石是倾向抗日方面的。但是走到抗日,还要从斗争中使他实现。蒋要走到同我们合作,距离还很远,但我们不应放弃他,应逼蒋抗日。”

毛主席从两方面入手,探查国民党的真实意图。

首先,周总可以飞往广州谈判,但国民党必须承诺,不再做丧失领土主权的事;必须暂停对红军的进攻;立即着手,准备抗战为。

同时,毛主席又请潘汉年为代表,到上海与陈立夫见面。

1936年11月10日,上海沧州饭店,潘汉年递交了周总理的信件,又转达了《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的主要内容。

不料,陈立夫却代表蒋介石提出了这样的条件:红色政权和红军必须取消;中国红军目前可保留三千人;师长以上的,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召回,量才录用适当,分配到南京政府各机关服务。

潘汉年大怒:“这是蒋先生,站在剿共立场的收编条例不能说是抗日合作的谈判条件。”

陈立夫还妄想能请周总理出山,当面谈判。潘汉年驳斥道:“问题不解决,我想他是不会出来的。”

蒋介石之所以态度大变,是因为“联共抗日”,根本就是他维护独裁统治的缓兵之计。

当两广事变顺利解决,蒋介石认为他又可以腾出手来,对付中共。

同时,山西军阀阎锡山,也给了蒋介石很大的压力,指责他“联合红军,围剿晋绥军”。

蒋介石本来就不怀好意,一直觉得“联共抗日”有损颜面,所以才会一方面真收编,假和谈;

另一方面,集结5个军的兵力,从会宁到固原一线,由南向北分四路对红军进攻,又让马步青、马鸿逵的部队沿兰州向宁夏一带的黄河流域进行防堵,还发动了妄图把红军全歼于西北的山城堡之战。

即使如此,中共还是希望“逼蒋抗日”。

毛主席等19位红军高级将领,致函蒋介石诚恳相劝:“天下汹汹,为公一人,当前大计,只须先生一言而决。先生一念之转,一心之发,而国仇可报,国土可保。允许我们,救国之要求,化敌为友,共同抗日,实为全国全民族唯一出路也。”

但蒋介石依旧不为所动,这才有了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迫接受了我党提出的“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前提。

至此,逼蒋抗日终于实现。

参考文献:

[1]郝晏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序幕[J].外交学院学报,1990,(02):28-34.DOI:10.13569/j.cnki.far.1990.02.005.

[2]慕安.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密使董健吾[J].党史文汇,2010,(06):44-47.

[3]韩培基.国共秘密使者张子华[J].炎黄春秋,1997,(01):41-43.

[4]杨尧深.神圣的使命——董健吾送信记[J].党史纵横,1995,(08):42.

[5]韩丽华.神秘的牧师——传奇地工董健吾[J].党史纵横,2002,(03):30-32+44.

[6]吕雪萱.张子华:奔波于南京和瓦窑堡之间的联络大使[J].军事文摘,2022,(11):76-79.

[7]冯晓蔚.国共谈判的秘密使者张子华[J].春秋,2022,(0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