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杨晓光和二十几年前相比几乎没什么变化,你仍旧可以从她身上看到在基层法庭时那种雷厉风行的样子......

1985年,杨晓光毕业于辽宁省政法干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阜新县人民法院,但多数时间她都在基层人民法庭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我从来不是那种立什么目标,就要迅速达成的人。但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和目标相比,过程更加重要一些。所以在一个喜欢的地方待了这么久,非常值得。”当谈到那段基层法庭往事时,她总是滔滔不绝说个没完。

其实,有很多次去城区的机会,她都选择了放弃,但唯独这次……

我舍不得离开他们

那是在东梁法庭工作的一个早晨,七点多钟,她和副庭长赶往法庭,没等下车就看到有个女子在法庭门口哭,那是一位刚起诉离婚的当事人,因她尚在哺乳期,所以对她印象很深,不等问她就开始哭诉:昨天晚上,男方家去了好几个人到她娘家把孩子抢走了,还把娘家人给打了。在简单了解情况后,杨晓光立即与属地派出所取得联系,与派出所民警开车一同前往新民乡。来到男方父母家后,她就和坐在炕上的小孩奶奶唠起了家常,并语重心长的讲凡事要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女方的母亲会怎样,经过几次耐心疏导后,孩子奶奶主动将放在邻居家的孙子抱回,见此情景,她又顺势做了双方和好工作,之后顺利将孩子接回了法庭。

还有一次,在一起房屋腾迁案件中,一女子在农村花了几十万元辛苦建的大宅子,因要去孩子那住一段时间,就让侄女两口子帮忙代看房子,结果回来后被“鸠占鹊巢”——侄女竟不给腾房子了,无奈只好诉诸法律。开庭时侄女竟要拽着姑父的衣服跳起来挠,站在一旁的杨晓光一把将其侄女拽住,厉声呵斥地说:抛开案子的对与错,难道在家你的父母没有教过你如何尊重长辈吗?一霎间这个嚣张的侄女被吓的就没了当初的气焰。在法庭工作就是这样,法官若没一点“霸”气,是干不了这行的。

她的一个朋友在路过法庭来看杨晓光时,正看见她在法庭的大院里接待当事人,待当事人走后问她:为什么不在接待室里接待?杨晓光风趣地说:在大院里接待当事人,天宽地阔不拘束,当事人也显得放松,还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那些年,由于杨晓光将“庭长”塑造得平易可亲,刚柔兼济,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的口碑。很多百姓将杨晓光当成自己的子女,她出门买菜时,摆摊卖菜的大娘就大声说:不能收自己闺女的钱。杨晓光将菜钱硬塞给大娘,心里却温暖如春。

很多人问及她是如何做到的?杨晓光有着自己的方法, “我打心眼里喜欢这里,我舍不得离开乡亲们,他们也舍不得我走”。

杨晓光没有豪言壮语,却把法治精神贯穿到工作始终,宁让自己“多跑腿”也不愿让乡亲们“白折腾”。在日复一日的法律服务中,她对东梁镇百姓的家庭情况和法治需求如数家珍,今天把李大爷与张大娘两家的相邻权纠纷解决了,明天再帮三胖子家借出去的钱给要回来……

在多年的法治坚守中,杨晓光克服种种困难,熬过了结婚,却在孩子出生的那年打起了退堂鼓。“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申请调回城里上班,想想东梁父老乡亲的淳朴,想想他们把我当作‘亲闺女’来看待的场景,我是万分舍不得……”。

要继续展示风格

对于杨晓光来说,虽然从基层法庭来到了城区法院,但她那种办事办案风格始终还是没有改变。

2011年,来到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十几年来,她一直奋战在民事审判工作第一线,特别是实行法官员额制以后,在法官人数减少、案件数量却急剧增加的情况下,每年审理案件的结案数及结案率却始终位居前列。

2022年,在处理一起系列诉讼案件中,杨晓光与多名法官形成合力,多方协调,充分发挥老法官善于沟通、善于掌握调解契机的优势,硬是通过调解将几十起案件顺利化解。在送达完最后一位当事人的调解书时,时间都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每当有当事人送来锦旗时,她总是悄悄地把锦旗放在卷柜后面的角落里。当助理问她为什么不宣传时,她说,咱们的工作都是分内事,没啥值得宣传的。

前不久,杨晓光担任了全市法院案例演说会的评审,关于对优秀青年干警的评判,她更希望干警要大胆展示出自己的风格。“不管你是新人,还是老人,还是非科班出身的,遵从内心与原则大胆的去干,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在担任评审的这段时间里,杨晓光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每一个案件你拿到以后,你就要去分析它的起因,它的经过,它的一些蛛丝马迹,然后跟谁有关联,当把这些功课先做好以后,然后再跟着法律和初心去办,就可以了。”

沉淀且多彩

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的工作历程,杨晓光给的答案是沉淀,“这么多年嘛,刚开始是懵懂,撞来撞去,到后来就慢慢总结到自己喜欢和想要的东西,慢慢就会往下沉淀下来”。

在她看来,法官这种职业很光荣,办案审案受点苦算什么?办案就是职业,哪种职业背后没有辛酸?看到有的干警在工作中大谈工作的苦和累,杨晓光觉得有些“矫情”。既然这么苦、累,还办什么案,干脆干其他工作算了。

记得是2017年盛夏的一天早上,她带着两名干警去偏远的农村送达,出去不久便下起了大雨,回来的时候,雨水已经淹没了公路,看不清路只能摸索着前行,干警老张说:杨姐这种工作精神,应该有记者来采访一下,她打趣地说:记者要是采访我,我就说“我出生那天就是下的这么大雨,啥大雨都不怕,我水性好着呢” 大家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她是个有着乐观主义精神的人民法官,常在艰苦的环境中追寻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乐趣。

生活中她还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她多次带领庭室年轻干警获得女子乒乓球团体及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几年前,在省法院组织的羽毛球比赛中,她又与队友一道为阜新法院取得了全省女子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

杨晓光的心态也很好,从不因为自己是法院的法官就高高在上。在家里,她将自己当成最普通的妻子和妈妈,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她的经营下,四世同堂的十多口人,团结和睦,互敬互爱,其乐融融。每遇逢年过节,她总是早早起来,默默的把十多口人的食材和饭菜备好。她总是一如既往地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着……

工作外的时间,除了家庭,杨晓光把时间都花在了学习法律上。即使快要退休了,也没有停下过成长的脚步。她酷爱读书,又有独立的思考,那些法律条文对常人而言或许枯燥乏味,却是她爱不释手的“精神食粮”。《正义的回响》是她在众多法律书籍中最喜欢的书籍之一,她常说这本书里不仅能看到法律的威严,更能体会到法律的温情。一本好书不仅能触动灵魂,更能指引法律人怎么才能正确的坚守正义。

“众人划桨开大船。作为一名即将要退休的老法官,我不可以把精力只放在自己身上,更应把好的经验分享给有需要的干警。”在谈及传帮带时,杨晓光如是说。工作中她注重做好老同志的传帮带工作。从审理案件中的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到司法文书写作中用词用语,乃至调解案件时技巧的把握,甚至生活中待人处事,她都毫无保留地悉心传授。

40年光阴,转瞬即逝。还有几个月杨晓光就退休了。“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她心里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始终坚守的初心。坚守法律初心、践行司法使命贯穿她职业生涯。此时此刻,如果有人问她回望职业生涯的体悟和感触,她肯定还会说十多年前离开基层法庭时的那句感触——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