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风微微,草木青青。

3月16-17日,厦门市茶叶学会组织到漳州考察交流茶产业。

在学会会长、中茶厦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志雄带领下,学会副会长、厦门市利安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少欣,学会副会长、勇泉(厦门)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良庆,学会副会长陈荔银,以及来自生产、销售、教育、文创、媒体等多个领域的理事、会员共20多人参加了考察交流活动。

第一站:

走进“白芽奇兰茶”之乡平和,

大芹山上品味传统奇兰香

3月16日上午,从厦门出发,出高速后车辆一路蜿蜒爬坡,来到漳州市第一高峰大芹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大芹山脉九峰镇三坑村的天醇茶业生产基地,海拔1000多米,森林茂密,云雾缭绕,满目苍翠,犹如人间仙境。

在优雅的兰花香中,一边品白芽奇兰,一边座谈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志雄会长说,此次考察交流活动的目的是互动、探讨、学习、交流,促进产销对接,推进茶产业发展。

漳州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刘文标介绍了漳州市茶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打造以华安铁观音、平和白芽奇兰、诏安八仙茶、南靖丹桂、云霄黄观音、长泰金观音为代表的六泡“漳州乌龙茶”公共品牌的做法与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和白芽奇兰茶协会会长、天醇茶业总经理张国雄介绍说,平和县白芽奇兰种植面积6万多亩,年产茶1.4万吨;回归传统工艺,提高茶叶品质;拓展市场,一方面打通新茶饮原料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走品牌化之路,已经通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多项认证。2023年,平和白芽奇兰品牌价值评估达36.67亿元,位列第33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十分惊讶地发现,现在的白芽奇兰已经不是印象中颗粒紧实、火候十足、涩感明显那样了。张国雄会长说,以前白芽奇兰采用类似于台湾乌龙和安溪铁观音的新工艺,这几年协会组织对白芽奇兰的传统工艺进行搜集、挖掘、整理并开始在全县推广,传统工艺制作的白芽奇兰条索卷曲、香气浓郁、口感细腻,形成了独特的白芽奇兰品质与风味。

还有一款“柚香奇兰”的花茶更让人赞不绝口。蜜柚和白芽奇兰是平和县的两大支柱产业,把白芽奇兰与漫山遍野的柚花相融合,窨制出柚香奇兰,让两条产业链发生化学反应,堪称珠联璧合,

品茶、座谈后,考察交流团一行参观了天醇茶业的生态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福建省天醇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拥有位于白芽奇兰茶原产地、核心区的崎岭乡、九峰镇等高海拔标准化生态茶园3000多亩,同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整合周边地区3万多亩茶园的优质原料,生产、销售白芽奇兰、柚香奇兰、奇兰红茶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平和白芽奇兰明星企业、平和白芽奇兰十强企业、福建省知名企业。白芽奇兰荣获漳州市茶王、福建省名茶、福建名牌产品、上海茶文化节推荐用茶、中国名茶金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等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站:

拜谒林语堂故居,

感悟人生三泡茶的精髓

“烟好茶好心情好,便可为文。”
“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
“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年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语堂不仅是民国文化大师,还是个十足的“茶博士”。到平和,不能不来瞻仰这位茶界先辈。

虽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但到此无人不肃然起敬。在研究会工作人员详尽、生动讲述下,大家对林语堂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今,懂茶的人很多,但像林语堂把茶喝到如此精深妙境的极少。

林语堂在《茶与交友》写道:

“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照理论上说起来,鉴赏家认第三泡的茶为不可复饮,但实际上,享受这个‘少妇’的人仍很多。”

林语堂的“三泡说”,与苏东坡的“从来佳茗似佳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把“人生如茶”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考察交流团还到清乾隆年间榜眼(丑武科一甲第二名,授封御前待卫郎中军)黄国梁故里、以革命烈士钟腾(钟骞)命名的钟腾村和有“木雕博物馆”之誉的绳武楼参观、游览,感受当地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浓浓烟火气的乡村文明。

第三站:

走进闽粤茶路要塞云霄,

体验源远流长的功夫茶文化

3月17日,参观林语堂故居后,考察交流团一行来到云霄国晟义发茶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袅袅的茶香中,一边品当地主推的黄观音,一边座谈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志雄会长说,厦门不仅是茶叶的销区,而且是辐射国内外市场的枢纽,是“一带一路”的支点。组织这次交流活动,一方面是来考察,学习,特别是技术帮扶、乡村振兴和闽南功夫茶文化等;另一方面是寻找闽南乌龙茶优质资源,进行产销对接。

云霄县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王彩云和云霄县茶叶协会发起人、国晟义发茶业董事长柳义发介绍了云霄县茶产业和国晟义发茶业的发展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茶、座谈后,参观了云霄县省级非遗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云霄)指定传习所实训基地、国晟义发乌龙茶非遗制作技艺馆和国晟义发茶业的烘焙、包装车间。国晟义发茶业的无烟烘干灶设备和荔枝炭烘焙工艺让大家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据了解,云霄是开漳文化的发祥地,闽南工夫茶的起源地,福建乌龙茶的集散地和闽粤茶路的重要驿站。传统的云霄茶叶为闽北、闽南乌龙茶,2017年开始重点发展黄观音。云霄黄观音综合了闽南、闽北乌龙茶制茶工艺特色,并运用了毛茶“冷发酵”和精茶“微转调”等独特工艺,不仅提升了茶叶品质,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风味。云霄黄观音香气清高细长,滋味清醇甘甜,有广东单枞的香和武夷岩茶的味,独具花香蜜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省国晟义发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由1986年创办的“义发茶庄”和2009年创办的“武夷山市国晟生态有限公司”合并而成,是一家集种植、初制、生产、加工、科研、销售、茶文化推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性茶企,为漳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秉承“安全、正宗、超值、稳定”的经营宗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茶叶系列产品,特别是在传承百年非遗技艺的基础上形成独有的“重发酵、重烘焙、重滋味”三重标准,所打造的“粽叶味”、“兰花底”两大大红袍、水仙单品备受广大消费者追捧。目前已发展上百家直营店、上千家代理销售商,产品销售全国二十几个省份。总部还设有一千多平方的茶文化交流中心,大力推广福建、广东功夫茶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站:

参观泮坑共享茶厂,

体验茶产业联合发展模式

3月17日下午,考察交流团一行来到和平乡泮坑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泮坑是云霄有名的茶村,迄今有着600多年的种茶历史,平均海拔400米,土壤富硒。1958年创办和平农场茶厂,主要种植矮脚乌龙,产品出口东南亚。近年来,在改造老茶园的基础上,引进黄观音等优良品种,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现有茶叶面积2500亩,以黄观音、金观音、百瑞香为主,其中黄观音占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泮坑社区建成并运行全国首座共享茶厂,为茶农免费提供制茶场所和机械,只收取电费。共享茶厂不仅大大减轻茶农购买大型机械的压力,还有效地规范制茶标准,促进技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茶叶品质。同时,共享茶厂还定期举行制茶师培训,培养制茶能手,成为制茶技术共享的新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泮坑社区还建设茶文化园、茶文化馆,推动茶文旅融合。

共享茶厂有效地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打造美丽富强乡村。2020年,泮坑社区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第五站:

参访漳州市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

共谋闽南乌龙茶联合发展大计

离开泮坑后,傍晚时分,考察交流团一行到达漳州市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参观、交流。

在茶之序的“漳州六泡茶”茶香中,大家踊跃发言,交流心得,畅谈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漳州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第一副会长庄洲全对厦门市茶叶学会考察交流团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漳州市茶产业发展情况。

据了解,漳州种茶历史悠久,是白芽奇兰和八仙茶的发源地。近年来,全力打造“漳州乌龙茶”公共品牌,形成了华安铁观音、平和白芽奇兰、南靖丹桂、诏安八仙茶、云霄黄观音、长泰金观音等区域特色明显的布局。茶园面积30万亩、产量7万多吨,一产产值达3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志雄会长说,厦门市茶叶学会组织到漳州开展考察交流活动得到了漳州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及平和、云霄茶行业协会、企业等大力支持,全面、深入地学习了漳州市茶产业发展做法、经验,感受了漳州市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收获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老师和漳州市茶企、茶馆负责人,以及学会副会长、勇泉(厦门)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良庆,学会理事、厦门茶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炜生,学会副秘书长厦门双刀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方,学会理事、厦门金洲经贸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朝阳等就茶产业发展、文化传播、品牌建设等方面做了精彩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交流中,提出了厦门、漳州、泉州携手联合打造闽南乌龙茶品牌和推广闽南功夫茶文化的倡议,得到与会者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

结束语:

茶行业、茶企业服务平台——茶友集结号

考察交流的感言与建议

一路春风一路茶。

茶行业、茶企业服务平台——茶友集结号有幸参加此次考察交流活动,参考各位领导的观点,以茶业、文化、品牌等专业角度提出如下感言与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漳州市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立地等条件良好,尤其是有纬度低、气温高、采摘期早的绝对优势;品种资源丰富,几乎涵盖大多数乌龙茶品种;近年来,稳步、健康发展为未来的茶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漳州市茶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如漳州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还没有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真正形成“漳州有好茶”的概念;茶产业的基础较弱、架构松散,直接导致驱动力、凝聚力和创新力不足;大型企业、知名品牌和热销产品不多,与整个茶产业发展不匹配,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漳州市茶产业的优势与不足,茶友集结号特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 坚持绿色发展,守住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底线;

  • 加强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播,如唐代已开始产茶、明清时期茶叶出口贸易的主要港口、闽粤茶路的要塞和驿站、功夫茶的发祥地等,让人们重新认识、看待漳州茶;

  • 做好“漳州乌龙茶”公共品牌的塑造、推广,同时加大龙头企业、知名品牌的扶持、孵化力度;

  • 做好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如推动白芽奇兰、八仙茶等本地品种的回归传统,铁观音、黄观音、金观音等外来品种的改革创新,以及茶叶深加工和衍生品开发,努力突出个性化、差异化,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味;

  • 强化网络营销,引导、扶持企业通过互联网做好企业、品牌IP和产品销售;

  • 推进茶文旅融合,建设有如茶文化馆、茶庄园等茶文化设施,以文促茶、以旅带茶;

  • 加大漳州茶的宣传推广力度,如举办有影响的茶事活动、全国或重点区域巡回推介、组团参加展会或各种活动等,发挥漳州茶厂、天福茶叶等的带动、辐射作用;

  • 建立健全茶产业管理服务体系和产品标准化体系,助力行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来源:茶友集结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