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积淀、融合形成的具有普遍认同度的语言习惯、文化习俗、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等,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力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既能助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与实效性,也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的具体举措。在河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河南轻工职业学院与区域内多家高校沟通协作,构建“一核两翼四融四有”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一核”即一个中心,在教学与育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两翼”即树立“以文化人”教育理念、践行“培根铸魂”教育使命。四融即推动教学主体融合、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方法融汇、教学体系融通。四有即在推动融入的过程中“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有力度”。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1SJGLX725)阶段性成果。

一核:以学生为中心

聚焦学生思想动态、情感关切、心理需求及个体差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与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思想内涵、时代价值,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启迪学生思考,引发情感共鸣,塑造情怀品格,推动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使理想信念的力量和科学理性的因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真正入脑入心,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两翼:树立“以文化人”教育理念、践行“培根铸魂”教育使命

思政课教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中坚力量,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将树立教育理念、践行教育使命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深入推进。

树立“以文化人”教育理念。思政课教学不能简单停留于知识的传授,而应在守正创新中塑造人格、涵养品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文”为重点,引导思政课教师阅读典籍文献,结合教学与生活实践,加深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化”为关键,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教材结合,与课堂结合,与学生交流结合。以“人”为中心,引领学生超越于各类庞杂的信息,发现与感受文化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践行“培根铸魂”教育使命。课堂之内,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积极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时代精神的传承与联系,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与脉络,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课堂之外,始终不忘初心情怀,心怀“国之大者”,心系学生冷暖,以理想信念树人、以仁爱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塑造健全人格,自觉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

四融四有:教学主体融合有温度、教学内容融入有深度、教学方法融汇有态度、教学体系融通有力度

教学主体融合有温度。建立以学生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融合机制。通过师生座谈、教评督导、观摩备课等形式,全面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情况,对其中课堂氛围热烈、课堂效果显著、学生反馈良好的课程,组织观摩学习,凝练经验做法,形成教学范例。并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风格与教学特点予以融入实践,形成集中推广、特色融入的范例推广模式。教学管理中,科学分析学生教评结果,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作为重点内容予以关注。引导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诉求与情感需要,以纯正的理论观点引领思考、解答困惑,以用心的关心关怀助力成长,厚植情怀。

教学内容融入有深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涵和话语方式的现代转化,将中华气度、文化底蕴融入到思政课内容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堂协同育人效果。深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将其中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引领学生在认真学习、准确领会、努力实践的基础上,对其中的精神内涵、哲学思辨、价值传承进一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学方法融汇有态度。以效果提升为导向,在教学质量测评与管控中,突出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效果的有机联系,不简单以教学方法的运用数量和形式作为衡量依据。以协同促进为重点,注重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是否真正起到了层层推进、有效衔接、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创新优化为助推,发现并推广别具特色的教学方法融汇模式,推动教学与育人效果的双提升。

教学体系融通有力度。教学体系融通有力度。从制教学运行、质量测评、教师发展三个方面,厘清思政课主阵地作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文化+思政”育人格局。在教学计划编制的组织、管理与审定中,增加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课时,加强对相关教学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内容的情况纳入测评范围,并从融入关联度、融入契合度、融入均衡度和融入效能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全面掌握融入情况。在教师发展工作中,通过组织专项学习,开展专门讲座,在教师培训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杨华枝 吕淼 霍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