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玛丽亚·蒙特梭利眼中,幼儿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感官,她曾提出:“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0~6岁是感官敏感期,3~6岁是感觉的形成期,幼儿会借助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来熟悉环境,认识事物的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阶段,我们应把握机会,用游戏的方式,促进儿童五感发育,建立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其中,感官小路就是一种实用性极高的触觉训练游戏。

一、创意材质,打造多样化感官小路

幼儿好奇心旺盛,常常“不走寻常路”,我们为孩子设计的路,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交通路径,而应是趣味多变的“识物小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土、石磨盘、轮胎、木桩、竹片,砖块、玻璃球、PVC管、鹅卵石、青瓦片、透明玻璃……不拘一格,只要是我们眼睛看到的,能找到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填充感官小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温度、粗糙度和形状。孩子们赤着小脚丫踩在上面,既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事物的差别,也能增加大肌肉训练,刺激神经末梢,提高专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复合型vs单一型,哪种更有优势?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条感官小路。材料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可以依据喜好,打造出千变万化的感官小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简单,或复杂;或追求自然,或排列规整;或拼出图案,或前后一致……不同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这里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多种材料复合型和单一型感官小路的优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合型感官小路可以让孩子们一次性感知到多种材料,对比鲜明,感官刺激更强烈、更丰富。坏处是,多种材料叠加设计难度更高,如果设计师不够有经验,容易显得比较凌乱,缺少规整美感,与幼儿园整体环境不太协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一型感官小路可以当作交通小道使用,在局部环境中也不会过于突兀。坏处是,一条小道只能带给孩子们一种感官刺激,不利于孩子们对比不同材料之间的触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种感官小路各有优劣,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组合使用,兼顾美观性和趣味性。

三、直路or曲径,各自的特色是什么?

除了路面材料的差别,感官小路的形态也有曲直之分。直行道,简单易打造,通行更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弯曲的感官小路则在趣味性上更胜一筹,曲度越大,小路长度越长,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更多感觉刺激。而且相比平直的道路,蜿蜒的小路更富变化美感。尤其是当感官小路设置在户外花园中时,更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的奇妙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利之处则是曲径塑造难度比直路更高,想要形态优美、变化有致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神经末梢密集。特别是脚底和脚趾附近,这些神经末梢对于感知触摸、温度、压力等刺激非常敏感。

感官小路让孩子们用脚去触摸世界、感受世界,帮助他们将多种感觉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有意义的经验,有利于孩子们养成勇于探索、热爱思考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