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校园霸凌是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的,它的相关研究发展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和日本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和校园霸凌现象的发生发展经历相同的,先是发生了、再是学校和家长及社会各界都重视了、再上升到法律法规社会力量层面一起来治理。

校园欺凌是全球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为它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深远影响。所谓的“人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许多少年时期的阴影不仅影响着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成人阶段,有时候午夜梦回还猛然惊醒、独自落泪。

各国对此问题高度重视,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对校园霸凌现象的关注早于我国许多年,特别是欧美澳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一系列全面且深度的防治实践,并逐步形成了“多方主体联动,多层综合治理”的整合防治模式。

挪威的欧维斯欺凌防治计划(OBPP)是最早的整合模式之一,它强调成人的察觉与参与,并通过四个原则来创建积极的校园氛围和行为规范,以降低欺凌行为的发生。芬兰的KiVa计划以其细致的研究基础和社会认知理论,关注旁观者在欺凌行为中的角色转变,通过提升同理心和自我效能感来干预欺凌,同时在学校、教师和家长层面提供了具体实用的教材和指导。

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反欺凌的措施包括了从联邦和州立法层面明确校园欺凌的定义和责任归属,设立校园警察和实施“零容忍”政策,以及通过教育立法建立详细的报告机制和应对程序。这些国家强调学校在预防欺凌中的首要责任,通过设立校园安全委员会、制定反欺凌课程、实施心理辅导、建立网络举报系统和多元主体的合作机制来综合治理校园欺凌。

同时,各国在防治策略上强调了对学生个体的干预,包括生活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在面对欺凌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心理韧性。在具体措施上,美国各州根据各自情况制定法律,明确了校园欺凌的报告、调查和处置流程,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同时还关注到网络欺凌等新型欺凌形式的防治。

总的来说,欧美澳校园欺凌整合防治模式的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建立完善法律规制,

  • 强化学校和社区防治责任,

  • 构建多元化的干预体系,

  • 提高学生个体的应对能力,

  • 重点关注欺凌行为中的旁观者作用,

  • 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干预、法律惩戒等多种手段。

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为中国乃至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由于校园欺凌霸凌通常发生在教师和家长难以日常观察的隐秘地带,所以可以说是发现和调查难度都很大;而且形式也很多种,有语言、行为、心理、社交活动等,有时是各种形式的复合形式;各地、各人群对霸凌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导致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加深。

对于国内情况,许多被欺凌的孩子都是因为与家长的沟通不畅,不敢说或者不愿说,导致情况持续恶化。所以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况,改善与孩子的关系,能够与孩子顺畅的沟通交流,才能及时发现苗头。

学校里,老师们的情况往往是只关注他们当时看到的现象而不愿意深入调查,或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或放任,导致霸凌现象持续。这需要借鉴他国的做法,在制度上形成对霸凌的“0容忍”。

对于孩子本身,需要勇敢面对,对霸凌说“不”,这需要有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提高。

在法律法规层面,需要从定义、内涵、发现、处置、善后等多方面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冬梅,薛冰.美国校园欺凌的防治策略及借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02):151-156.DOI:10.16366/j.cnki.1000-2359.2020.02.022.

[2]王正青,岳川洋.美国反校园欺凌立法中欺凌行为的属性界定和程度判定——基于美国各州相关法案的比较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23,50(04):66-79.

[3]K.Smith P .校园欺凌的跨文化差异问题:特征与干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3,39(04):599-608.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4.16.

[4]胡春光.欧美澳校园欺凌整合防治模式:策略与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5):49-60+126.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2.05.005.

[5]杨安宁.国外应对校园欺凌的措施及给我们的启示[J].法制博览,2022(0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