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篇盖全唐,一词压两宋”,是后世对唐诗宋词中佳作的高度赞誉与肯定。

前者“孤篇盖全唐”,指的是张若虚的唐诗《春江花月夜》,后者“一词压两宋”,指的是岳飞的宋词 《满江红》。

那么,这两首诗词为何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江花月夜》(节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是闻一多先生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称赞。

而一生只流传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首诗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整首诗分为9个章节,共36句。

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壮丽画面,从一个独特视角,描绘了思妇、游子思念之情,抒发了诗人之情,引起读者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这首诗,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两种美感,

我在这首诗中读到了两种美,其一是音乐美。

中国古诗词韵美的四个要素,分别是音节组合、对偶、平仄和用韵。

虽然四者相对独立,但真正能发挥出其音乐审美功能就是将它们与诗歌情感内容相结合。

全诗交错使用平声与仄声,节奏感和音韵美强烈,每个章节韵律幻变和谐,诗意缠绵,情意浓烈;

高低相间,前呼后应,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婉转动听;随着诗人内心感情的摇曳回荡,韵律相应地扬抑回旋;

整首诗以明月的起落为感情发展变化和节奏曲折起伏的自然线索,将优美的旋律和真挚的感情融合为一,朗朗上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是意境美。

全诗以“月”作主脉,统领各种不同的景象。

不论是缠绵的落月,还是迷离的斜月;不论是明媚的初月,还是皎洁的高月,都是通过作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描写出来的,这是一种很高的艺术表现手法。

全诗通过浓墨重彩的写景,以及深沉迷离的抒情,体现出春江花月夜的清幽意境之美。

诗人借景生情,感慨明月长圆而人情难圆、美景长在而人生不再,使诗的意境幽深意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抗金英雄岳飞的爱国名篇。

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篇中,没有一首词如此有这么深远的影响,也没有如此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

写这首词时,岳飞34岁,在抗金北伐的战争中节节取胜,大有收复中原之势。

然而,毫无复国意志的宋高宗赵构,却在此时釜底抽薪,不发粮饷,不增援兵,使岳飞孤军无援,第二次北伐功败垂成。

岳飞悲愤难抑,写下慷慨悲壮的《满江红》倾吐积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词的第一句“怒发冲冠”,可谓气盖山河,极尽其势。

读第二句“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仿佛看到一个从小被母亲在背上刺着“精忠报国”的忠勇志士,站在高高的黄鹤楼上,欲哭无泪,欲辩无门,只能仰天长啸,眼睁睁地看着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白白失去,最终落得个功败垂成,功亏一篑。

接下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此十四个字,微微唱叹,是词人对自己前半生的追溯:

这么多年来,我披星戴月,转战南北,跋涉了几千里的征程,屡建战功,这些功名是我所期,岂能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

写到此,壮怀激烈之情,喷薄而出。靖康之耻,让臣子们抱恨无穷。此恨何时得解?

三十已过,华发已生,却只能“空悲切”。此种痛楚,更与何人说!沉痛之笔,刺痛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的两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语)的豪迈画面。

词的最后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腔悲愤,丹心碧血,让人心生怎样的感慨?又获得怎样的鼓舞?

可是,如果我们把岳飞的故事继续往下读:

1142年8月,宋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兀术对岳飞又恨又怕,故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

于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对岳飞施予酷刑。同年12月29日,岳飞被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

掬一捧英雄泪,请再听一曲“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