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从海南来,和我讲北京的柳叶发芽了,好久没有看到了。可能是因为熟视无睹的原因,其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这位生在东北,南下海南岛的朋友,很是感慨,一会一定要在附近转一转,感受这门盎然的生机。不知道海南有没有柳树,总觉得植物地处热带,四季长青,就是有柳树也不会落叶,没有落叶,自然也就看不到发出新芽,所以,春风吐绿,柳发新枝,难免莫得的亲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想送其一柳春风,写出垂柳的婀娜,又总觉得少点什么。于是乎赠其:

一节竹

见精神

傲立琼崖

有乾坤

----劲节挺拔,与其剑胆琴心的性格相映衬,让人慰然。写字画画很多时候就是心情,王羲之如果不是雅集兰亭,惠风和畅,如沐春风,绝对不可能一就而就天下第一行书。昨天写竹,如果不是这位朋友在场,没有对其发自内心的尊重,是绝对不可能寥寥数笔,写出一个内在的气节与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王羲之曾经多次尝试再写《兰亭序》,每次都觉缺点什么。今天尝试重写此竹,也是总感缺点什么,总觉气节不够骨,补笔方显其精神。补了很多笔,仍然觉得有点遗憾,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上又多补了几笔,感觉都有点像椰树,仍觉得还少精神。想板桥写竹,贵在气度,一枝一竹忘关情,情系民间冷暖。想金农写竹虽自称“无潇洒之姿,有憔悴之状”,却超凡脱俗,卓而不群。于是乎,与其这样改来改去,不如索性信手拈来,再施丹青,然而,仍觉气韵不足,叹之曰:

总觉气节不够骨

补笔亦难写精神

索性根部植兰菊

菊风兰雨最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