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交部网站,3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部分问答实录如下。彭博社记者:有报道称,印度已在中印边境新部署1万名士兵。中方有何评论?

毛宁表示,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区加强军力部署不利于中印为缓和边境局势所作的努力,也不利于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彭博社记者:我想追问印度部署军队问题。中方是否认为印度在中印边境新部署1万名士兵一事是危险的?中国军方是否考虑采取报复措施?

毛宁表示,中方一直致力于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印方举动不利于边境和平与安宁,也不符合双方共同缓和边境紧张局势的共识。

中方这番回应是极具智慧的,一方面指出了当前破坏局势的是印度一方,倘若事态因此恶化,那么责任也完全在印度身上,和中国无关。

而且上一轮军长级会谈,双方一致同意继续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沟通,尽早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并且同意在此期间,双方都应该共同维护中印边境局势的和平安宁,结果现在印度刚下谈判桌,就又开始往边境增兵,明显是违背了此前的对华承诺。

今年2月中旬,双方光军长级的会晤,就举行了21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会晤。通过这些会晤,双方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在敏感区域脱离军事接触,管控各自军队的行动,保持会晤渠道的畅通。

不可否认,这些成果确实给高烧的边界问题降了温,不过到现在,还是看不到彻底解决边界问题的曙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印方从来没有好好履行双方达成的共识,从来没有停止单方面挑衅,老想着从中国这里占点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时间3月9日,印度总理莫迪乘坐着直升机,对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进行了访问。毫无疑问,莫迪此举不仅是对中方赤裸裸的挑衅行为,也给已经复杂的中印边境问题火上又增添了一把油。

而这并非是印度第一次如此“大胆”。在2018和2019年春节期间,莫迪就曾两次非法赴所谓“阿鲁纳恰尔邦”活动。在2021年,时任印度副总统的奈杜,也率领一行人非法窜访了该地。印度如此频繁的窜访该地区,其目的就是妄图将其非法行为合法化,以及对中国领土完成蚕食。

然而在莫迪高调亮相中印边境东段后,中方的态度出现了明显变化。在3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作出“三不”回应。第一,中方从不承认印度非法设置的所谓“邦”,藏南地区是中国领土;第二,对中国藏南地区,印度没有任何权力进行开发,其举动只会让中印边境问题更复杂,对地区局势造成负面影响;第三,对莫迪在中印边界东段地区亮相,中方强烈不满,并坚决反对,已经对印度发起严正交涉。可以看到,莫迪做法性质非常恶劣,使得中方作出了强烈反应。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德希尔·贾斯瓦尔表示,中国“反对此类访问或印度的发展项目是没有道理的”,并声称所谓“阿鲁纳恰尔邦”“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印边境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观察人士警告说,莫迪此时强势体现其反华立场,旨在煽动国内宗教和民族主义情绪,争取赢得更多选票,中方要警惕印度在边境地区制造新的事端的可能性。

接下来出面的是印度国防部长辛格。他扬言虽然如今是和平时期,但印度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印军将随时对来自任何方向的进攻作出回应。

他还放话称,印度既没有主动攻击过其他国家,也没有占领属于其他国家的土地。而对于辛格的这番话,几乎所有印度媒体都将之与中国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印度防长针对近日风波再起的中印边境局势给出的回应,特别是对中方发出直接警告。

色拉隧道位于西藏山南的色拉山口,往东是印度东北六邦和印度次大陆联系的关键节点,为了把持住东北六邦,也为了和中国对峙,印度常年在这里部署约20万大军。这么多年来,印军的调遣转运都只能通过山上的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平时就已经崎岖难行,冬季更是常常被厚重积雪覆盖,几乎没有通路,20万全副武装的印军要在这里生活,还要和解放军对峙周旋,全靠直升机运输物资,日子过得相当困难。

印度在中印边境部署60万人的情况下,却面临着巨大的后勤压力。相比之下,中国在边境地区建设前线机场、推广“无人机蜂群运输”等现代化手段,有效提升了后勤保障水平。此外,解放军装备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歼10C、歼16等,对印度构成压倒性优势。然而,莫迪高调现身中印边境,不仅是对中国的挑战,更是对地区和平稳定的威胁。藏南地区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但印度却以“麦克马洪线”为借口并一再挑衅,加剧了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

虽然说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被彻底打服,但印度人对藏南地区的野心始终没有消除。特别是近年来,印度不断向中印边境增兵,进而激化矛盾,爆发了边境对峙冲突事件。尽管在中印两国政府、军方多轮对话后,中印关系有所缓和,但印度强化边境军事部署的动作一直没有停止。除了不断增兵之外,印度还大兴土木,为边境地区的长期军事部署打好基础。此次开通的色拉隧道项目,就是印度为了强化全天候通行能力和备战水平的重要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的举动背后,是其内外交织的政治考量。莫迪政府正处于选举临近的关键时刻,他试图通过强硬的边境姿态来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同时,印度正经历着一场政治与宗教的交融,莫迪政府试图通过将自己神化来强化其政治合法性,甚至提出将国名改为巴拉特的建议,试图减轻印度国名的殖民色彩。然而,这种强硬的姿态不仅仅是为了政治需要。印度也意识到了中国在地区及全球格局中的不可忽视的角色,因此通过军事基建,增兵等举措来提升自身在边境地区的战备能力。

有分析说,不论是增兵中印边境、还是力挺中印边境地区隧道建设,莫迪政府的真实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化印度在中印边境的军事部署,逼迫中方让步,并为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做准备。现在中印边境地区局势难以通过军长级会晤得到实质性缓和。有鉴于此,西方媒体预测、新的大规模冲突可能在中印边境爆发。英国智库皇家三军研究所、最近发布文章称,随着中印边境形势持续紧张,双方可能在2025到2030年间爆发第二次冲突。

值得一提的还有,针对印度网络博主、媒体所热炒的中国和马尔代夫协议“危害到了印度安全”,也有一部分印度民众表示不同意,如果要套用这一模板的话,也是印度先和美国构建了“四方安全对话”体系,互相分享情报和租借港口给美军维修使用,这才是构成威胁的行为。

对此有评论称:“莫迪想当所谓的‘小霸王’,手伸到周边的国家也就算了,还要串联美国给中国玩封锁这一套,现在中方只是签署了一份协议,就像踩到了某些国家的尾巴,这种激烈反应大可不必。”

同时,针对中印边境问题和边境地区的复杂地形,印度专门培养了大规模的应对部队,就比如说印度北部和东部军区的12个山地师,有着10万多人,堪称世界最大规模的山地作战部队。而且为了对付中国,印度还将部署在巴基斯坦边境的不少部队都调到了北部边境地区。要知道,中国和巴基斯坦可是被视为主要的对手,如今印度将更多重点放在中国,我们也得重视。

据央视军事消息称,近日,藏南腹地迎来了持续降雪,而在此期间,在野外驻训的西藏军区某旅,将侦察分队带进藏南地区的原始密林,展开了多课目军事户外训练,以便进一步提升这些侦察兵在极其糟糕的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只能说,此次解放军在藏南地区,开展实战化练兵,就是对印方在藏南地区肆意搞事的强势回应,以此来“敲打”一下印度,让他们不要太过于嚣张。毕竟现今印度在中印边界的这一系列行为,确实有些太过分了,完全不把中国的警告给放在心上,还在那里肆意越线。

站在中国的角度上,关于中印两国的边境冲突,我们历来主张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以维持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因此,中方也和印度当局举行了多达二十几轮的会谈,其目的就是在协商中解决冲突。

但现在来看,中方释放的善意,并不能换回同等对待。换言之,印度的两路招数,也在提醒中方,解决边境冲突,该出手时就得出手了。正如在回应莫迪非法窜访藏南时,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已经提出严正警告,即印方有关举动会导致边界问题更复杂化。

3月初还爆出来了一件事,印度在一月份扣押了一架从中国到巴基斯坦的商船,扣押理由是船上载了两架“军民两用”的高精度数控机床。

这件事还没结束,3月6日,印度加大了对在印中企的搜查力度,印度的“企业事务部”是这样解释这场大规模的企业排查行动的,他们认为在印的中企“存在违规行为”。

印企事务部人员称,这次的调查重点是“金融类APP的掠夺性贷款和违规行为。”调查名单上,有665家中企其中500家被点名违规。

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印度再给中国手机厂商提苛刻要求。报道称,印度政府首先希望看到的是中国手机企业聘用印度人出任当地分公司的管理层。其中有一家(印度)已经聘请了印度籍经理,但其他企业还没有相关的动作。不过,报道援引业内高管的话说,“(尽管更换了外籍经理,)发号施令的仍然是中国管理层”。其次,印度经销商要在本地销售环节中占据更重要位置。第三则是中国企业要与本地公司共同生产智能手机。近一段时间,印度政府不断罗织罪名,打压中国企业,并趁机提出苛刻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最近在国内中企的“检查”力度不小,据相关人士透露,OPPO、vivo和小米已经开始进行内部改变。

三家都开始与卡邦、迪克森等本地的制造商准备后续的生产制造。印度给出的三个条件,前两项很好完成,无非是换生产商,换管理人才,但第三项就太敏感了,明摆着是要在中印之间二选一。

小米这边更换了外籍经理,vivo也从下月开始将部分印度城市的中方代理商换成印度的经销商。

印度政府的行为不禁让人联想起“引狼入室”的典故,中企被吸引投资印度后却遭遇调查和限制。这种招商引资的表面光鲜背后,却隐藏着风险和陷阱。或许,对于中企而言,与其在这样的环境中“东山再起”,不如果断撤离或调整策略,以避免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莫迪政府近年来在经济和外交领域频频出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议论。印度政府借调查中企的机会,一方面展现了严肃打击违法行为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外资和外企的谨慎态度。

对于印度将主要矛头对准中企的原因,外界有分析人士认为至少有两个:第一,中印两个经济大国,竞争是必然的,印度也很想借美日欧对印度的战略支持,来发展制造业,从中国夺取一些出口导向的产业,并且充当全球南方的“领头羊”。第二,与中印边境争端有关,由于印度在边境问题上无法与中国讨价还价,所以就把矛头对准在印度投资的中国企业,其目的就是为了掌控中国企业,并反过来将其作为边境争端中的一张牌来使用。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民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度政府打压包括中资在内的外国企业,其目的已经暴露得很清楚。“这个往轻说,就是要逐步实现本土化,往重说,就是典型的政府主导下的‘抢劫’。”林民旺表示,包括中资在内的外国企业在印度“遭罪”,说明印度政府非常短视,最终将破坏印度的经济开放以及莫迪政府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形象。

正所谓,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莫迪为大选四处忙碌之际,印度发生了意外一幕。近日,印军一架“光辉”战机在拉贾斯坦邦杰伊瑟尔梅尔地区坠毁。根据现场的资料和照片显示,“呯”一声巨响,印度战机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地面上被砸出了一个大坑,瞬间火光四起,场面十分混乱。虽然飞行员成功跳伞并安全着陆,没有在此次意外中遭受伤,但事故发生的地点位于当地的一处居民区,周围紧邻着密集的住房和大量聚集的民众,情况不容乐观。

报道称,此次印度国产LCA“光辉”战机坠毁是该型战机自2001年首飞以来的首次坠毁记录。报道还称,目前尚不清楚这架战机是否参加了正在拉贾斯坦邦举行的军事演习。

据媒体介绍,LCA“光辉”战斗机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为满足印度空军需要而研制的单发轻型战斗机,也是印度自行研制的首款第三代战斗机。该机于1983年正式立项研制,2016年7月,“光辉”战斗机正式列装印度空军。目前,印度空军已经组建了多支装备“光辉”战斗机的中队,列装数量约40架,印度空军计划装备127架该型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