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好不容易在仁爱礁安分了一阵,美国又坐不住了。布林肯亲自动身,前来马尼拉展现了一番“美国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菲律宾好不容易安分,美国又来鼓动)

在中菲海上摩擦频发之际,布林肯抵达了马尼拉。据悉,布林肯此行将与马科斯政府讨论有关贸易方面的合作;同时,布林肯还重申了美国对菲律宾的“安全承诺”:一旦中菲爆发冲突,美国一定会提供支持。

布林肯口中的“安全承诺”,其实指的也就是《美菲共同防御协议》。每当中菲之间有任何海上摩擦发生,华盛顿就会重申:如果菲律宾的士兵、船只或者飞机在南海方向遭到任何袭击,将会触发《美菲共同防御协议》,届时美国将会保护菲律宾。

在布林肯访问菲律宾的两个星期之前,中菲在仁爱礁方向刚刚发生了新一轮海上摩擦。摩擦结束不到半个月,布林肯就亲自来到马尼拉,显然不怀好意。

这还得从菲律宾近期的表现说起。自菲律宾的补给小木船被中国海警的水炮打穿,还导致了四人受伤后,菲律宾这两个星期明显安分了不少,在南海上没那么多小动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两艘海警船冲刷后,菲律宾出现畏战情绪)

与此同时,西方智库发现,中国这几年来,在仁爱礁方向部署的船只数量出现明显变化。2021年,也就是杜特尔特执政时期,菲律宾在为“马德雷山”号进行补给任务时,只有1到2艘中国船只在旁;

到了2022年,马科斯执政初期,仁爱礁附近的中国船只增加到了4艘,这说明当时中方就已经有所警惕了,并不是很信任马科斯政府;紧接着到了2023年,随着中菲海上摩擦越闹越激烈,中国往仁爱礁部署的船只已经超过了40艘。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作为在南海上,对峙中国海警的一线人员,自然也心知肚明这些变化,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船只给的压力。

在最新一次仁爱礁摩擦中,菲律宾两艘海警船、两艘补给船在闯入仁爱礁周边时就发现,此处有44艘中国船只坐镇,特别是“马德雷山”号周边,被28艘中国船只紧紧包围着,菲律宾完全不占优势,一举一动都在中方的掌控之下。

中国在仁爱礁方向部署的船只越来越多,可菲律宾根本跟不上中国船只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不仅是没有那么多的船可以投入补给任务当中,还因为中国水炮的袭击,时常发生船只损坏的情况,导致无船可用。在最新一次仁爱礁摩擦当中,菲律宾其中一艘补给小木船就被打破了玻璃,还得拿去维修。维修期间,自然也没办法再进行补给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在仁爱礁方向部署了超40艘船)

意识到了中菲两国在南海方向的实力差距后,说菲律宾心里没有忌惮是不可能的。这也是马科斯政府这两个星期以来,在南海方向还算安分的关键原因。

然而,布林肯却在此时来到了马尼拉,重申对菲律宾的“安全承诺”。布林肯这一口号,明显不是为了给菲律宾撑腰说给中国听的,反倒是说给菲律宾听的。

美国正是察觉到了菲律宾的畏战情绪,为了鼓动菲律宾继续挑衅中国,所以才告诉菲律宾,“不管出了什么事,都有《美菲共同防御协议》兜底”。

美国本就希望利用菲律宾在南海方向分散中国的注意力、牵制中国,若是能在南海方向挑起一场类似俄乌冲突的代理人战争,还能打乱中国的发展步伐,从而将中国拖入像俄罗斯一样的战略困境。

因此美国不能允许菲律宾出现畏战情绪,布林肯对菲律宾的“安全承诺”,听起来也很像北约对乌克兰许下的“入约承诺”,本质上都是鼓动乌克兰、菲律宾这样的炮灰去与大国对抗,而他们就在战火之外坐收渔翁之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林肯来鼓动菲律宾继续挑衅中国)

美国的小心思,菲律宾应该心里清楚。中菲之间已经发生过了这么多轮海上摩擦,特别是在最新一次仁爱礁摩擦当中,首次出现了人员受伤的情况,这已经算是摩擦升级了,可依旧没见到美军的身影。

虽然事后马科斯也亲自出来为美国找补,声称“这种程度的摩擦还不至于触发《美菲共同防御协议》”,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美菲共同防御协议》有多少水分。

更何况,美国不过是一直强调“会提供支持”,但这支持是什么样的方式?是美军亲自上场?还是为菲律宾提供军援,像援助乌克兰一样打一场代理人战争?显然最终解释权都在美国手上,菲律宾根本干涉不了。

一旦中菲真的爆发激烈摩擦,美军真的会为了菲律宾与解放军正面对抗吗?恐怕菲律宾也没有这种自信。因此,菲律宾是要继续听美国的鼓动,冒着与中国开战的风险升级南海摩擦,还是要与中国和广大东盟国家一道共同解决南海问题?在中国还没从工具包当中拿出经济、军事等手段之前,马科斯政府其实还有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