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项南被广大人民视为功臣。

他六年的执政期间,不仅为福建人民谋福祉、推动发展,更是引领福建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

他的领导下,福建从沿海最落后的省份变成了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祖国统一的重要基地。

项南被亲切地称为“项公”。

1981年1月14日,项南来到福建,被任命为省委常务书记,接替因病住院的廖志高同志。

1月23日,项南离开福州前往南部调查,与省委常委、农委主任温秀山同行,记者随行。

在调查中,他发现党的农村政策未能摆脱“左”的影响,导致基层干部与农民在生产责任制上出现矛盾。

农民强烈要求实行联产计酬甚至包产到户,但部分干部忌讳“包”字,认为这是走邪路。

项南明确表示,应该尊重群众意愿,克服“左”的影响,解放思想。

他强调,包产到户并不脱离社会主义轨道,不会丢干部的脸,干部应该放手让群众实行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责任制。

1980年10月7日,也就是在项南上任之前。

国务院批复在厦门岛西北部的湖里地区划出2.5平方公里设置经济特区,标志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开创。

1981年10月15日,那是一个充满期待与激动的日子。

在这个普通的清晨,随着那声“湖里第一炮”的轰鸣,一座新时代的大门正式向我们打开。

那一刻,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犹如一轮初升的朝阳,照亮了千家万户的希望。

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经项南建议,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至全岛131平方公里,并实行自由港政策。

邓小平指出,特区需明确开放政策,不仅要放开,而且要更大胆地放。经中央批准,福州对外开放,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开放闽南地区。

当初,在厦门经济特区筹委会首次办公会上,项南强调了建设机场的必要性,指出没有机场就没有特区,因此决心在厦门建设机场。

他认为经济特区应该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像深圳那样立即进行招商和房地产开发。

项南指出,福建长期以来一直背负着"前线"的包袱,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建设。

他感叹中国人习惯于封闭建设,对思想的束缚太重。

项南决心打开国门进行建设,但福建财政困难,。

项南决定向中央寻求支持,在会见政治局常委李先念时,李表示支持修建机场,但调侃称“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这反映了特区建设的挑战。中央领导曾强调特区在于不依赖国家财政,需要“杀出一条血路”。在这困境中,项南建议大胆利用外资,实行“洋”为中用的建设方针,寻求出路。

因此,项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向外国借钱。

虽然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多质疑和嘲笑,被批评为向资本主义乞讨,但福建已经有向外国借款的先例。

华福公司曾向美国银行借款购买轮船,开通了福建至香港的航线,而福建省副省长张遗正在与科威特进行贷款谈判。

虽然这是全国首次利用外国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在常委会上,这一提议得到了通过,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增添了信心。

当时,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合作愈发密切,特别是科威特向外提供贷款的行动。在这个背景下,厦门机场建设被列为科威特在中国援建项目之一。

经历了一番曲折,项南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张遗副省长的率领下,代表团前往科威特的出访报告最终获得批准。

这次努力不仅为厦门机场争取到了2200万美元的贷款,而且成为了当时中国六个项目中第一个成功获得“引进外资”贷款的案例。

这一次成功不仅仅意味着厦门机场建设的推进,更象征着中国与海湾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关系迈向了新的高度...

1983年10月22日,厦门机场竣工,历时仅22个月即实现通航。通航典礼前,项南省委书记邀请科威特亲王费萨尔参加,但未获回应。

项南多次电话联系费萨尔,引起后者惊讶,质疑是否听错,最终确认并愉快地接受邀请。

1983年10月22日,厦门国际机场建成,开航典礼上,科威特费萨尔亲王赠送珍贵礼物:古老科威特帆船模型,祝愿一帆风顺。费萨尔亲王宣布第二期贷款,用于机场扩建,包括跑道柔性加固,可容纳大型客机,年吞吐量达1000万人次。

贷款还用于进口先进设备,建设园林广场和花园机场。

这里我们来讲一个小插曲。

当初科威特亲王之所以愿意采取低息贷款,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

厦门人向上级和外宾传递了亲王先人墓葬在厦门的消息。

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穆罕默德派四大门徒来中国朝贡并传教,其中一位就埋葬在今天泉州的灵山圣墓。

泉州与厦门相距约七十多公里,唐代时泉州是四大港口之一,厦门则是名为“嘉禾里”的小岛,隶属于同安县,仅有一条丁字路。

所以,典礼结束后,费萨尔亲王肃穆地踏上了前往祖先墓地的朝圣之旅。

在他心中,这不仅是一次传统的仪式,更是对祖先的敬意和承诺。

随着车队缓缓驶出城市,亲王沉浸在回忆之中,回想起祖先留下的智慧和传承。

然而,随着车辆行驶在泉州附近的乡间小路上,亲王却感觉到一丝异样。道路并非他熟悉的路线,而且时间似乎比预期的要长。

他询问随行的管家,却得到含糊的回答....

最终,当车队到达泉州圣墓时,亲王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场巨大的欺骗之中。

祖先的墓地并不在这里,而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陷阱。

愤怒涌上心头,他无法控制地怒火中烧。

然而,即使怒火滔天,亲王也知道已经来不及挽回。巨额贷款已经发放给厦门。

他决定用行动来回应这场背叛,从此不再踏足厦门的土地.....(传闻,大家看看就好了)

在得知项南寻求外国借款建设高崎机场的计划后,邓小平毫不吝啬地称赞这一创新举措:“这是创新,利用外国低息贷款搞建设,这个办法好!”

这句话让项南感到鼓舞和肯定....

高崎机场的建成标志着厦门在航空领域的飞速发展,项南决定将其命名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寄予了更大的期待。然而,这一决定却遭到了一些省领导的质疑和批评。

他们认为项南这样做“好大喜功”,因为连首都北京和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机场也没有冠以“国际”二字。

对于一个小小的厦门来说,这样的称号显得有些不够谨慎,甚至有些浮夸。

然而,项南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他坚信高崎机场的实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他认为,将机场冠以“国际”之名,是对厦门市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一种自信展示,也是对厦门人民奋斗成果的一种肯定....

他站在邓小平面前,目光坚定地说道:“关于经济特区的建设,我有一个重要建议。

我们应该积极与海外建立联系,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机场。这不仅有利于吸引外资和技术,更能推动对外开放的步伐。”

他继续解释道:“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别人飞进来,而是要保证我们也能飞出去。

我们需要与东南亚等地建立密切联系,同时也要向日本、美国等国通航。

未来,我们甚至可以飞往台湾、美国等地。只有真正实现了‘飞出去’,我们才能打开更广阔的局面,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机会。”

后来,邓小平还是同意了这一提议。

1984年3月2日,标志着中国航空业迈出了一次重要的历史性步伐。

这一天,民航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批准成立了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这也是我国迈向股份制航空公司时代的第一步。

在这次合作中,民航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各自持有该公司50%的股权,彰显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决心。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和协调,到了7月25日,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召开了历史性的董事会会议,正式确立了公司的成立。

1984年,项南倡导向世界银行贷款2亿美元,其中4000万用于养鳗业发展。

这促成了莆田、福清、长乐等养鳗生产区的迅速发展,为福建创汇农业做出重要贡献。

在项南领导下,福建建设了发电站、电话、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成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核心。

项南被认为是福建振兴的奠基者和创业家。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