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知道这帮血腥混蛋计划去哪个国家躲避追捕——乌克兰,”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Maria Zakharova)在社媒电报(Telegram)上发帖说道。

2024年3月22日,俄罗斯莫斯科西部克罗库斯城音乐厅附近,俄罗斯联邦国家近卫军军人帮助一名男子离开该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新华社报道,3月22日晚,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克罗库斯城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更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死亡人数为133人,受伤人数为152人。

在1999年9月24日,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在一次反恐会议上说道:“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我们的任务就是送他们见上帝,在机场抓住就在机场枪毙,在厕所抓住就把他溺死在马桶里。”

多灾多难的俄罗斯,一直是恐怖袭击最多的国家之一。如今,普京又一次面临着这样的局面,这是20年以来俄罗斯领土上发生的最大的恐怖袭击事件。事件发生后,普京依旧如当年一样态度强硬,他对此发表了讲话,他宣布将3月24日定为全国哀悼日,与此同时,他这样说道:嫌疑人试图逃往乌克兰时被抓获,乌克兰准备了一个“窗口”,让他们越过乌克兰北部边境。等待恐怖分子的是报复,他们没有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4万元恐袭的乌合之众?

据俄媒最新的消息,莫斯科恐袭案嫌犯已经被锁定,其中11人被逮捕,其中4名嫌疑人直接参与音乐厅袭击。

这4名身份已确定的嫌疑人都是塔吉克斯坦公民,他们分别是:37岁的纳斯里季诺夫·马赫马德拉苏尔、51岁的伊斯莫诺夫·里沃季丁、21岁的萨福尔佐达·朔辛终以及29岁的纳扎罗夫·鲁斯塔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俄在抓捕其中2名嫌犯的视频被上传到了网上,从被抓、到审讯、再到嫌疑人逃跑路线的爆出,前后对比之下让人觉得很蹊跷,疑点重重。

首先,音乐厅恐袭当天爆出的现场视频可以看到,数名身穿迷彩服的暴徒携带着荷枪实弹进入音乐厅内,分工明确,作案期间保持非常高的协作度,整个过程处理直截了当,他们似乎对音乐厅内部结构很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名暴徒手持AK47的暴徒冲进音乐厅就疯狂的扫射,期间还使用手榴弹、烟雾弹,没有控制人质,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目的很明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从多个流出的视频还能观察到,暴徒们个个手法专业,恐袭期间手段极其残忍,现场杀人非常的冷静且淡定,行事快、下手狠、枪法准,效率非常的高,在收尾阶段,暴徒还使用了自动武器,用易燃液体纵火,枪伤、怎么看都是专业级别的,比肩特种部队,有过之无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人感觉到蹊跷的是,其中一个被抓到的暴徒,他声称是来自塔吉克斯斯坦,3月4日从土耳其飞往俄罗斯,他本人是通过社交媒体“电报”上联系上招募者的,招募者要求他在莫斯科进行无差别攻击,并许诺事前给予一半报酬50万卢布(约3万9千人民币),事后再付另外一半,并给他发了实施恐袭的具体坐标。

有意思的是,事发后,该暴徒在逃跑时将所有的东西都扔了,包括用来收钱的银行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恐袭嫌疑人沙姆斯丁·法里丁 1998年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整个恐怖袭击的策划细节像是在过家家一般,前期暴徒们准备很充分,事发前入住莫斯科北部地区的酒店,事发时手法专业,但事发后的撤离过程怎么就显得如此的业余。

为了100万卢布(约8万人民币)就能找到有命去无命回的“亡命徒”?被抓的这名暴徒的托词一点都不像是认真的,事发后,暴徒们乘坐一辆白色雷诺小轿车,超速疯狂的奔向边境,期间还没有换车进行踪迹的掩盖,这辆车还是有主的车,能够轻松查到车主。

前后对比之下,整个恐怖袭击的策划看着就漏洞百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疑点重重的恐怖袭击

暴徒策划的逃避追捕的方案看起来很不专业,看起来像是过家家,像是一群乌合之众,为了8万元人民币犯下上百人死亡的超级恐怖袭击,逃跑时又跟个二傻子似的,但其在音乐厅袭击的表现,又是如此的专业、冷静、残酷的杀手表现,前后对比错位感极其强烈。

俄罗斯安全部队抓捕视频上传到了网上,整个抓捕过程显得非常离谱,竟然直接使用死刑,割下了一名暴徒的耳朵喂嘴里,这对于俄罗斯军队的形象是不利的,私下这么做就算了,可魔幻的事情是视频还被流传了出来,俄罗斯所谓的军纪严明、训练有素,似乎也是乌合之众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发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分支ISIS-K宣布对此次事件负责。

巧合的是早在3月8日,美英两国就警告本国在俄公民,称俄罗斯可能即将遭受恐怖袭击,而袭击包括音乐会在内的莫斯科大型集会。

是美英情报部门提前得知了恐怖分子的袭击计划?这个就很值得玩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以上信息,以下几个点需要注意:

1.一辆套牌的车辆就这样在莫斯科横冲直撞,一点阻碍都没有。

2.事发前,载有全副武装暴徒的这辆车,是怎么轻松开到音乐厅的呢?

3.暴徒声称为了100万卢布加入到了恐怖袭击,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其一是钱太少了,其二是完全可以去莫斯科告发,还能挣更多。

4.暴徒逃跑路线要经过布良斯克,该地区戒备森严,逃跑时还不进行换车,大摇大摆的朝着边境开去,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5.两名被捕人员审讯后,其供述都没有提及“伊斯兰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到最后

来自RT主编玛格丽塔·西蒙尼扬(Margarita Simonyan)这样写道:

“我们已经知道肇事者的名字。我们看到了他们的面孔,知道他们在审讯中说了什么。(我们不发布是为了避免干扰调查。很明显,为什么昨天美国媒体齐声大喊这是伊斯兰国。因为它不是ISIS。选择肇事者只是为了让容易上当受骗的全球公众相信这是伊斯兰国。
这是一个简单的伎俩。街角贝壳游戏的关卡。事情是这样的。这根本不是伊斯兰国。是乌克兰人。事实上,甚至在逮捕之前,在肇事者的面孔和名字被人知道之前,西方情报机构就开始说服民众这是伊斯兰国——这就是点燃这个小偷帽子下的火的原因。这不是伊斯兰国。这是一个来自其他几个也广为人知的缩写的协调良好的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国博弈,小动作不断是常有的事情,早在22年前,俄罗斯也遭受过类似袭击,当时正值第二次车臣战争,40多名车臣武装分子冲进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大楼剧院,携850多名人质要求俄罗斯撤出车臣,虽然40名暴徒被击毙,但最终导致130名人质伤亡的惨痛代价。

这样来看,如今俄乌战争之际,莫斯科恐袭事件,乌克兰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呢?或许大伙心里都有了答案。

最后,记得前段时间,国内似乎一直有一股力量,在有意识、有组织、甚至是有配合的引导、煽动网友,去抨击我国的交通安检过于严苛,鼓励我国降低公共场合的安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枪口朝向手无寸铁百姓的人,他们就是赤裸裸的“恐怖分子”!

只能感叹: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国家。

希望世界没有战争,岁月静好。

此次事件,你觉得幕后策划者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