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布数据,在俄总统选举统计完成的超95%选票中,现任总统普京以超87%的得票率大幅领先其他候选人,实际已经赢得此次总统选举。另据环球网援引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普京在竞选总部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感谢选民的信任和支持,并表示将在新的任期内继续推动国家发展。

观察者网报道,已锁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来到俄亥俄州,他当天表示,如果自己在今年年底的大选中失败,“这将是美国的一场大屠杀”,并承诺重返白宫后将对美国以外生产的汽车征收“100%关税”。在俄亥俄州的万达利亚市,特朗普说道:“我们将对每一辆越界的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如果我当选,你就卖不出去这些东西了。”他补充说:“现在来看,如果我没有当选……对这个国家来说,这将是一场大屠杀。”

作为对特朗普上述言论的回应,其竞选活动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 (Karoline Leavitt)补充称,“拜登的政策将为汽车业和汽车工人制造一场‘经济大屠杀’”。针对特朗普“大屠杀”的言论,拜登总统竞选团队发言人詹姆斯·辛格(ames Singer)表示,美国人民将在今年11月的选举中让他再次失败,因为选民继续拒绝他的极端主义、他对暴力的喜爱和他对复仇的渴望。”拜登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不管特朗普如何辩解,“很明显,这个人想要另一个1月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朗普此次演讲意在为其支持的共和党参议员候选人助威。然而,他并未将焦点放在候选人身上,而是出人意料地发表了一番颇具争议性的言论。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自己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未能获胜,美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屠杀”。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特朗普竞选团队的发言人随后对此言论进行了解释,试图平息舆论的怒火。他们表示,特朗普所说的“屠杀”实际上是指拜登政府的政策将给汽车行业和工人带来经济上的灾难。

从第一次竞选总统以来,特朗普就一直欣然接受暴力信息。特朗普曾告诉自己的支持者,如果他们在集会上袭击抗议者,自己将为他们支付法律费用。2020年特朗普竞选失败后,其支持者暴力闯入国会大厦。特朗普表现得更加明显。一月份,他警告说,如果针对他的法律案件破坏了他的选举,“这个国家将陷入混乱”。

拜登和特朗普均在初选中赢得了足够的党代表票数,从而锁定了各自党派的总统候选人提名。若无意外,两人将于今年11月再次在美国总统大选中正面对决。约39%的登记选民表示,如果今天举行选举,他们会投票给民主党人拜登,而38%的选民更倾向于支持共和党人特朗普。许多选民仍犹豫不决,11%的人说他们会投票给其他侯选人,5%的人说他们不会投票,7%的人表示不知道或拒绝回答。

拜登表示,他希望“唤醒国会并警醒美国人民”。他说:“自林肯总统和美国内战以来,自由和民主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国内的攻击。我们这个时代的罕见之处在于,自由和民主受到国内外的双重攻击。”虽然毫不留情地抨击特朗普,但拜登一次也没有直接提到他的名字,而是称呼他为“我的前任、共和党籍前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朗普在全国性民调中平均领先拜登1.7个百分点。同时,超过6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正走在错误方向上”。特朗普支持的共和党人伯尼·莫雷诺在党内初选中胜出,莫雷诺之后将挑战俄亥俄州现任联邦参议员、民主党人谢罗德·布朗。美国媒体认为,莫雷诺同布朗的对决或将决定共和党和民主党谁能在今年大选后控制参议院。

“拜登和特朗普分别锁定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意味着今年美国大选初选已宣告结束,双方已进入大选季。两人的再次对决已没有悬念。”复旦大学韦宗友说。他认为,对于民主党而言,尽管拜登的高龄饱受诟病,执政政绩选民也不“买账”,但他有着作为在任总统的巨大优势,能够助其掌握更多政治资源,在党内阻力相对较小。此外,拜登曾在2020年击败特朗普,这也促使民主党人将其视为“最安全的人选”。

近来,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政治斗争愈发激烈,美国舆论两极分化。特朗普称“若自己不当选美国将发生屠杀”的言论再次在美国网络上引发争论。另一方面,一些特朗普的支持者则抨击民主党人断章取义。有人说:“你们这些左翼(民主党)声称特朗普的‘屠杀’与暴力有关——别断章取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朗普有问题,有很多问题。所以我想说的是,在尊重选民和尊重他们做决定的权利的前提下,我想提请你们考虑你们的投票取向。你关心特朗普的问题吗?……关心女性权利的问题?关心同性恋者权利吗?你会投票给他?”特朗普和他的盟友回击了媒体对他星期六讲话的报道,称媒体报道是断章取义。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向最高法院提交了一份法律文件,请求豁免其因试图推翻2020年大选结果而受到的起诉。据悉,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将于下个月听取此案辩论。特朗普上诉一家下级法院对他请求的驳回裁定,他此前称自己在特别检察官杰克·史密斯对他的起诉中应具有豁免权,因为在他试图推翻2020年的大选结果时还是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