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这首《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深深刻在一代代国人的心中,不管谁起个头,大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哼唱,且会在意犹未尽之时赞叹一句:“还是老歌耐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传世歌曲的词作者就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先生,他的音乐作品不说耳熟能详,那也是妇孺皆知。

阎肃的遣词造句从不卖弄文采,却拥有让人过耳不忘的独特魅力。

时光飞逝,这位新中国功勋级别的老艺术家已经离开我们8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似乎从未走远,每每想起,总会让人从心底升起一股敬意。

阎肃先生很喜欢笑,一笑起来两眼就眯成一条缝,有点像金庸笔下的“老顽童”,非常可爱。

正因如此,他的作品也总会传递给世人快乐和正能量。

只可惜阎肃的这份豁达却似乎没有影响到他最在乎的几个人,离世3年后,他的妻女和儿子爆发了一场关于争夺遗产的官司,一度成为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阎肃先生在天有灵,只怕也会摇头叹息这出家庭悲剧。

那么这场官司到底是因为什么打起来的,结果又如何呢?

今天我们不谈阎肃先生的代表作,只谈他的成长经历、婚姻和家风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肃生于1930年,他的童年到青年经历了我国最灾难深重的一段时间,从小父亲就带着全家人四处逃难,在枪林弹雨中求一丝生机。

眼看山河破碎,满目疮痍,阎肃打儿时起就怀揣着一颗爱国报国、振兴华夏的赤子之心,希望能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出一份力。

跟周恩来总理一样,阎肃发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别的小孩只会玩泥巴、推铁环的年代,他想尽一切办法去读书学习,并爱上了诗词写作。

那个时代,大多数人连初中文化都没有,阎肃却先后从重庆南开大学和重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妥妥的学霸一枚。

因为成绩优异,还擅长表演和作词,1950年,阎肃被西南青年文工团选中,当上了分队长,从此走上艺术创作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肃好比一枚金色的种子,只要找到了合适的土壤,就能迅速生根发芽,长出累累硕果。

在他的事业走上正轨后,一首首脍炙人口饱含深情的歌曲传遍神州大地,作为词作者的他也成了文工团里的风云人物。

1958年,阎肃晋升为空政文工团分队长,享受大区正职生活待遇。

阎肃这时候28岁,属于那个年代的大龄未婚青年,他身边的众多“媒婆”们纷纷行动起来,你争我抢地要给他说亲。

青年阎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肃是典型的直男,比较害怕跟女生接触,见了面也不知道说什么,只会低头玩衣角。所以他对婚姻一事始终抱着随缘的心态,并不怎么上心。

另外阎肃还有些自卑,一方面觉得自己其貌不扬,甚至有点丑,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家境贫穷,不能给女方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

面对媒婆们递到手中一张张漂亮姑娘的照片,阎肃从开始的受宠若惊变成了惊弓之鸟,大多推脱工作忙不了了之。

那些人见他不积极也就意兴阑珊不再跟进了,除了一个叫做林野的挚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野有个外甥女,叫李文辉。女孩知性大气,双眼扑灵扑灵地会说话,很有才气。

林野觉得她跟阎肃应该会有共同语言,关键是自己亲戚知根知底,如果能够促成这段姻缘,那对男女双方来说绝对是“双赢”的局面。

林野找到阎肃,大概讲了讲外甥女李文辉的情况,还给他看了看相片。阎肃连连点头,脸蛋绯红,明显是相中了。

林野趁热打铁,让阎肃给李文辉写一封信,再附一张自己认为最英俊的照片,探探女方的心意。

阎肃翻箱倒柜,好不容易翻出一张拍摄角度最好的“靓照”,然后动用所有浪漫艺术细胞写了一封措辞优美、热情洋溢的自我推荐信,给李文辉寄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文辉后来回忆说,年轻时候就是被阎肃的这张照片和信给忽悠了,竟然相信世界上有白马王子,有长相又有才华。收到信后李文辉立刻动笔写了回信,大概意思就是“我觉得你不错,我们见个面吧!”

女追男,隔层纱,李文辉是个行动派,立即跟领导请了假,动身启程前往北京,要跟阎肃网恋奔向。

一天后……

“舅舅,你给我介绍的是啥人啊?也太难看了吧,跟照片一点都不像。”李文辉在见到阎肃后,立刻跟林野抱怨起来,或许这就是60年代版“见光死”的真实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文辉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头也不回地离开北京,只留下阎肃在风中凌乱。

跟李文辉的感受不同,阎肃见到真人后那真是心花怒放,女生比照片里还要灵动美丽,谈吐说话也很有修养,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他当时就下定决心——追她。

阎肃虽然对自己的外貌没什么自信,但是对自己的才华可是深信不疑,他坚信能够靠一封封冬日暖阳般的情书消融李文辉对自己筑起的冰封之墙。

那段时间,阎肃调动全身的艺术细胞,加上恋爱带来的智商提升,情书的质量比他过去创作的大部分歌词还要高出一筹,李文辉有点动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文辉的父母开始劝女儿,说男人不能只看外表,长相好的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过日子还得踏实点。

林野在一旁打边鼓:阎肃很有才华你都知道了,而且他才30岁就是文工团的队长,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跟着他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那个年代,父母家人都同意了,李文辉也就不再坚持己见。

1961年,阎肃和李文辉喜结连理,第二年大女儿阎茹呱呱坠地,1965年,李文辉诞下第二个男孩,起名阎宇。

2016年2月1日,阎宇的《阎肃人生》出版,这本书主要讲述的就是阎肃不为人知的生活中的样子。在他的描述里,父亲仿佛拥有双重性格,在家统共只有两个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状态是老顽童。阎宇上学之前,父亲最喜欢跟他玩抱摔,两人在地上、床上滚在一起,看谁能先让对方双肩着地。

不用想啊,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怎么可能是大人的对手,看到儿子被制服,阎肃就会哈哈大笑,以胜利者的姿态把阎宇抱起来一顿亲吻。

随着阎宇一天天长大,特别是小学3年级之后,这种抱摔游戏就从一边倒变成了互有胜负,这时候老顽童就有点不开心了,要玩别的。

阎肃很喜欢下象棋,没事就摆棋谱,于是提出教儿子下棋,学会之后再把他杀的片甲不留。

每当阎肃快要把儿子将死的时候,总会面带笑容,抿上一口茶水,得意地看着儿子吃瘪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过去了,量变带来质变,因为天天跟高手过招,阎宇的象棋水平突飞猛进,很快就成了公园里象棋摊的常客,因为水平太高,经常把公园老头杀的没有脾气。

阎肃也渐渐感受到儿子快速成长给他带来的威胁,胜率直线下降,于是又不玩了,连平日里摆棋谱的习惯都戒掉了,从根上杜绝被“反杀”的可能。

阎宇说,父亲不太关注他的学习成绩,可能是艺术创作占用了他太多的精力,也可能是对他过于放心,知道他的成绩不会太差。

总之这种状态下的阎肃是非常可爱的,是儿子眼中可以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种状态是全身心搞创作。当时家里的房子不大,阎肃的房间是最小的一个屋子,大约13平方,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桌子上和地上到处都是参考书籍。

阎肃长年保持着一天看十张报纸的习惯,然后开始搞艺术创作。

在阎宇的记忆里,父亲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写上几句,然后托腮冥想一会,再翻上几页书,有时候实在没有灵感,就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苦思冥想,几乎不吃不喝,也不跟孩子们说话。

阎肃骨子里是个凡事都要争第一的人,这种精神也体现在他的创作态度上。

阎肃出品,必属精品,他从来不会拿60分的作品出来去糊弄观众,必须要达到自己百分百满意,一个标点符号的毛病都挑不出来才会发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阎宇眼里,如果说大多数人是为了生活而工作,那么阎肃就是为了工作而生活,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对精神层面特别是艺术创作的要求却高出了天际,这正是他能创作出一个又一个艺术精品的重要内核。

让人唏嘘的是,就在《阎肃人生》面世的十天之后,2016年2月12日,86岁的人民艺术家阎肃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北京逝世。

2月18日,阎肃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几乎全部到场,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肃生前曾留下遗嘱,对财产进行了分配,但是唯独没有提及音乐著作权这一部分,这也为日后家庭矛盾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音乐著作权的保护范围是作品注册当天到权利人过世后的50年内,在这期间,任何组织个人如果要使用相关音乐作品,是必须向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支付一定费用的,然后由协会按照比例将这笔钱给到权利人的合法继承人手中。

阎肃的音乐作品可太多了,还都是很有分量的精品,相关音乐著作权收益自然是非常可观的。

不过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却犯了难,因为阎肃的遗嘱并没有对这部分收益进行划分,只能让阎家自己决定比例,然后由妻子李文辉、女儿阎茹、儿子阎宇共同签字确认,才能进行打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要咱们外人说,这事也不难啊,直接老太太一半,儿子女儿各自四分之一不就好了,公平公正,都说得过去。

但是三人好像对这个比例存在重大分歧,特别是李文辉和阎宇,都觉得自己的比例太少,迟迟没有达成一致,以致于这笔巨款一直在协会的账上拿不出来。

就这样,最让阎肃老人在天之灵添堵的事件爆发了,2019年李文辉和女儿阎茹一纸诉状将阎宇告上北京海淀区法院,要求按照李文辉三分之二,阎茹和阎宇各六分之一的比例对阎肃音乐著作权财产权进行析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这场官司在调解阶段就结束了,并没有真正走上审判庭,阎宇发表声明,接受母亲和姐姐的全部意见,在分配协议书上签了字。

不过细看阎宇对外公开发表的声明,似乎暗藏着诸多不满,语句中冷嘲热讽的意思呼之欲出,比如“家姐几十年打桥牌,世外高人不问世事多年,如果有错肯定是我的错”。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阎茹你在国外,有事业有家庭不差钱,每天就是打打桥牌,锦衣玉食无忧无虑。你是咱家最富有的,自然也看不上父亲留下这点钱了,这才被老太太忽悠一起来告我。咱家一共就三个人,你俩人多欺负人少,我只能认栽了,但我心里还是不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唉,清官难断家务事,名人的遗产之争就更加复杂了。

不管怎么说,这笔著作权费总算发放到阎肃老爷子的至亲手中,这件事也总算有了一个各方面都能满意的结果,老人的在天之灵总算得以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