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思考美国“全球战争思维”的影响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军事冲突带来的阴霾笼罩在全球多地的上空,战火的硝烟、无辜平民的受难、暴力的不断升级……都在引导我们深刻地思考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也思考着人类命运的前途。基于这样的深刻思考,CGTN于北京时间3月16日(周六)13:00在CGTN英文频道《环球纪实》栏目中重磅推出了纪录片《被刻意忽视的声音》,通过真实而富有感情的叙述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美国长期以来的“全球战争思维”对世界及其自身带来的深刻影响。

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历史,我们会发现,美国是一个充满着强烈对比的国家——成就的辉煌与战争的阴影在它的身上交织呈现;在繁荣的表象之下,隐藏着战争带来的复杂影响,不同的声音试图回答它所引发的问题;当美国在竭力应对数十年战争所带来的复杂影响和后果的同时,其国内的反战之音也声势渐起。

纪录片被刻意忽视的声音》摄制组深入美国,跨越东西海岸之间,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等多个城市进行实地拍摄,使用纪录电影的创作手法及精良的后期制作,通过数位来自美国各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客观、理性、且极具情感的讲述,有理有据且多角度地呈现出美国数十年来的战争策略对其国内外所制造的悲剧。

这些人物,既有因为美国对外侵略战争而失去儿子的母亲,也有创办女性反战组织的和平活动家;既有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者,也有亲身报道过两次伊拉克战争的著名战地记者;既有亲身经历伊拉克战争的退役美国军人,也有活跃在当代媒体平台的资深反战媒体人士。透过他们的讲述,结合对于当代世界战乱背景的叙述、对于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战争历史的回眸凝望,《被刻意忽视的声音》在深刻剖析了美国在这些战乱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全人类共同致力于实现世界和平的愿望。

在国际社会普遍希望消除冲突和战争根源、找到世界长治久安根本之策的当下,为何世界依旧战乱频仍、硝烟弥漫?纪录片《被刻意忽视的声音》透过真实的纪实影像、通过真实而富有情感的亲身讲述,探究美国在破坏和促成和平这一关乎人类命运前途的重大事件上的作用,揭示美国到底是在积极推动世界和平、还是在极力鼓噪地区冲突与战争。通过这部纪录片的呈现与讲述,我们将会更加清晰地了解美国“全球战争思维”背后的深层内幕,也会对当今世界战乱不断及其根本原因有更为明晰的理解。

纪录片《被刻意忽视的声音》预告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纪录片《被刻意忽视的声音》预告片

附·《被刻意忽视的声音》人物简介

附·《被刻意忽视的声音》人物简介

朱迪·埃文斯(Jodie Evans)

《女性爱和平》(Women for Peace)

朱迪·埃文斯是一位美国反战活动家。她一生坚定不移,致力赢得民心、倡导和平。大约20年前,她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女性共同创立了反战组织“粉红代码:女性爱和平”。她们用粉红色作为自己的标志色。像朱迪这样坚信反对战争的活动者们聚集在一起,呼吁、倡议政府采取非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她不断提醒我们,战争的代价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不能将生命轻易用于政治棋局中。

辛迪·希汉(Cindy Sheehan)

《和平妈妈》(Peace Mom)

辛迪·希汉是生活在美国加州的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前美国陆军特种兵凯西·希汉在伊拉克战争中阵亡后,她成为反战领袖。她不屈不挠地寻求结束战争、让士兵回家,并让政治家对当初派兵伊拉克的决策负责。人们称她为“和平妈妈”,她写作的同名反战书籍,以及她的故事为世界和平与正义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为所有想知道自己能否有所作为的人吹响了号角。

克里斯·海奇斯(Chris Hedges)

《止战之恶》(War's the Great Evil)

克里斯是资深媒体人。他曾经是《纽约时报》的驻外记者。他在美国海外待了20年,花了5年时间报道中美洲的冲突。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中东待了7年,大部分时间报道巴以冲突,还报道了第一次海湾战争。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他明确地意识到,战争的代价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它摧毁了生命,也侵蚀了我们的道德基础。多年来,他致力于让人们了解战争的后果不仅限于生命的损失,也导致经济崩溃、就业消失、市场震荡,从而导致社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不受约束、不受控制和不受监管的“战争工业”,正成为美国这个“晚期帝国”的突出“症状”。因而,他坚定呼吁和平。

丹尼·哈方(Danny Haiphong)

《守护未来》(Safeguarding Our Future)

丹尼是一名社会主义活动家、作家和政治分析家。在过去10年中,他发表文章公开批评美国在世界各地侵犯人权、犯下战争罪行。他的人生起始于战争的影响。他的父亲是在尼克松所谓的“战争越南化”时期被征召入伍的,他的母亲是在20世纪70年代因为越战的动荡而离开家乡、移居美国的越南人。丹尼在影片中指出,历史上有许多先例表明,国际性战争与美国国内危机同时出现,这引发对美国参战隐藏动机的猜测,对资源的渴求恐怕就是其中肇因之一;而军事行动与经济或政治利益之间的关联、大量用于支撑战争的美国联邦预算,都正在侵害着世界的未来。

卡洛斯·洛拜纳(Carlos Lobaina)

《何谓爱国?》(Patriotism for Peace?)

卡洛斯是美国退伍军人。他于2007年加入国民警卫队,之后正式入伍,被派往伊拉克。退役后他进入纽约电影学院学习,后成为一名摄影师。而曾经的战争经历,在他身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从卡洛斯身上我们看到,美国年轻人会热衷于表达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相信自己的国家是值得自豪的。但是,爱国主义精神不应成为盲目支持战争的理由,而应成为审视国家政策的动力。卡洛斯这样的在前线服役过的退伍军人,终将会对自己所参与的冲突的动机进行思考。卡洛斯在采访中分享个人经历,并引发我们思考——他在战争中所经历的是否真的是为了保卫和平还是为了其他原因?

凯希·凯利(Kathy Kelly)

《和平应该成为一种责任!》(Each of Us is Responsible for Peace)

凯希·凯利是美国和平活动家和作家。幼时,她亲眼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重建。此后,她渐渐对美国在海外的军事行动所造成的破坏心生悲凉。她曾26次前往伊拉克,包括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凯希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她用大半生呼吁和平,而她也愈发感到自己的国家正日益走向和平的反面。她以平静但富有力量的叙述告诉我们,战争不仅仅是一个议题,更是一个道德的挑战;寻求和平,是当今复杂国际局势中所有人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