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掌控的好,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一些环境问题;掌控的不好,则容易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只靠网络舆情监控有时只能掌握舆情的粗略信息,比如只有哪些污染或生态破坏、发生在何时何地等,有些甚至可能是一些虚假、夸张舆情信息,这就导致这些信息难以直接、有效的为管理部门所用。

“吉林一号”首创“卫星遥感+环境舆情联动监测模式,以遥感的客观真实的特点实现环境舆情信息的精细核查与监管。服务流程分为网络普查、人工筛查、遥感核查三步走。

网络筛查:利用网络舆情搜索服务平台,7×24小时不间断地在互联网中搜索近期发生的值得关注的环境舆情;

人工筛查:对网络普查阶段产生的舆情监控报告进行人工的阅读,并从环境舆情事件时效性、关注度、严重性、遥感可监测性等方面综合判断,选择出一些有必要进行遥感联动监测的舆情;

遥感核查:收集拍摄合适的遥感数据,并进行遥感解译分析监测核查舆情内容。

以唐河污水库舆情为例,根据舆情产品获取到“几十年的污水排放,周边村镇的工业垃圾、冶炼残渣、生活垃圾长年累月往里倾倒,垃圾成山、污水横流”、“打开窗户刺鼻的腥臭味就会扑面而来”的信息,生活在唐河污水库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

唐河污水库位于雄安新区安新县西南部,本来的功能是蓄存、调节和直排上游保定市区及周边产生的工业废水,原定于1979年停用,但是直至2017年6月底才实现彻底截污,超期运行近40年。

吉林一号”卫星遥感见证了唐河污水库的华丽蜕变过程。

2017年6月底,唐河污水库完成彻底截污工作,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可知,2017年年初,污水库内水体呈现墨绿和深绿色,水质较差。

2017年3月13日吉林一号卫星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3月13日吉林一号卫星影像

2018年,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开始,根据卫星影像图可知,工程对污水库表面堆积的固废和污水进行了清理,裸露的河床呈现出黑色的淤泥。

2018年2月3日吉林一号卫星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2月3日吉林一号卫星影像

2019年,清理河床底泥,将重度污染土壤挖出外运处置,中度污染土壤原地固化稳定化处理,轻度污染土壤进行资源化利用。

2019年3月21日吉林一号卫星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3月21日吉林一号卫星影像

2020年,工程将表层覆土置换成干净土壤,并进行场地复原和生态修复工作。

2020年10月18日吉林一号卫星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10月18日吉林一号卫星影像

2021年,工程进行土地平整和草地播种工作。

2021年4月4日吉林一号卫星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4月4日吉林一号卫星影像

从2022年开始至今,工程对唐河污水库进行以“草花植被”为主的生态恢复工作。两岸绿树成荫,河道里撒下的草籽,已经郁郁葱葱。恶臭的污水沟华丽转身,蜕变成一道生态廊道。

2022年9月13日吉林一号卫星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9月13日吉林一号卫星影像

“卫星遥感+环境舆情”联动监测模式,有效的衔接了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控业务和遥感监测业务,实现了对网络舆情的及时发现、精细核查监测,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还可以和舆情信息平台建立合作模式,丰富平台内容。